1. 下列稱謂何者適合用於稱呼兄弟檔?


2. 「劍空彈月下高歌,說到知音,自古無多。白髮蕭疎,青燈寂寞,老子婆娑。故紙上前賢坎坷,醉鄉中壯士磨跎。富貴由他,謾想廉頗,誰效蕭何?」此曲慨嘆的是: 


3. 下列各文句,何者沒有錯別字?


4. 下列文句字詞的解釋何者不正確? 


5. 一般書信的「稱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6. 下列選項,何者有錯別字?


7. 下列何者描述的季節與其他三者有別?


8. 「白雲蒼狗」意指:


9. 文學史上有所謂的「三祖陳王」,請下列何者是其中一位?


10. 下列花卉的特質,何者最符合「在涅貴不緇」之意?


11. 下列詞語,用來稱已逝母親的是:


12. 某大學發出一份公文,其主旨的「期望語」是「希辦理見復」,則其行文對象可能是: 


13. 李白〈與韓荊州書〉首段寫道:「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於此耶?豈不以有周公之風,躬吐握之事,使海內豪俊奔走而歸之。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所以龍盤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於君侯。」就書信寫作手法而言,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14. 下列何者屬於頂針修辭法?


15. 「寧信度,無自信也。」意喻為:


16. 下列有關對聯的說法,何者為非?


17. 下列有關禮俗的敘述,何者有誤?


18. 下列選項引號內的詞語使用錯誤的,請選出:


19. 「此次出遊,巧遇幼稚園舉行戶外教學活動,遊樂園內滿是□□嬉戲奔跑,好不熱鬧。」下列選項,宜填入空格中的是:


20. 下列各成語,何者沒有錯別字?


21. 李後主的《虞美人》詞:「春花秋月何時了」的下一句為:


22. 目前公文用印規定中,機關印信的使用,下列何者正確?


23. 天空有兩「座」雲在微笑,山坡有兩「尾」牛在吃草,水裡有兩「條」魚在游水,岸邊有兩「雙」人在散步。上文「 」中的數量詞,何者使用最恰當?


24. 下列各文句引號內的詞語,使用正確的是:


25. 以下封號之配對,何者為非?


26. 下列作品與作家,何者配對有誤?


27. 下列「焉」字,何者不作「何」解:


28. 下列各文句引號內的詞語,使用正確的是:


29. 「細繹草書歷史,列代帝王,多有提倡,通人學者,推進尤力。而終難深入民間,以宏其用,甚且適得其反,此何以故?客觀之原則未立,系統之組織復疎,斯難以堅天下之信,滿天下之望也,然則革其弊而興其利,廣其用以永其傳,正有待也。」(于彭編《于右任先生書法選粹暨標準草書》)根據上文,草書無法深入民間的主要原因為何? 


30. 最晚列入十三經的經書是:


31.

下列各組沒有錯別字的是:


32.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云:「鄭商人弦高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句中「乘」字意義是:


33. 關於詞意的運用,下列何者為錯誤的說明?


34. 「謹訂於五月十日下午六時,敬治□□,恭候 台光。」空格處宜填入何詞?


35. 下列對《出師表》一文敘述錯誤的選項是:


複選題規則:
  1. 所有選項均答對,得該題全部分數
  2. 答錯一個選項,得題分的3/5
  3. 答錯兩個選項,得題分的1/5
  4. 答錯超過兩個選項或沒作答,該題以0分計算

1. 好的翻譯不應只是直接的語譯,而宜兼顧意義的正確與意境的掌握,同時可以呼應原文的優美。依此標準,以下〈岳陽樓記〉「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的翻譯,正確的選項是:「至於春氣和暢、陽光明媚的日子,


2. 今日常用的語詞,有些是出自古典小說或戲曲故事,如「空城計」即來自《三國演義》。下列文句「 」中語詞,與其後出處搭配正確的選項為:


3. 文學作品中經常藉由人物動作行為流露出心理狀態,下列「」中對人物心理狀態刻劃的描述,詮釋正確的選項是:


4. 下列各組語詞「」內的字,所指顏色係相同或相近的選項是:


5. 下列詠史詩所歌詠的歷史人物,每一選項前後相同的是:


6. 下列是某位考生針對「韻文」所做的歸納整理,其中正確的選項是:


7. 下列「」內的詞語是生活中常用的祝頌語,請選出用法正確的選項。


8. 閱讀下列散曲,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平生淡泊。雞兒不見,童子休焦。家家都有閒鍋灶,任意烹炰。煮湯的貼他三枚火燒(一種烤餅),穿炒的助他一把胡椒,倒省了我開東道。免終朝報曉,直睡到日頭高。(王磐〈滿庭芳〉)


9. 下列關於儒家思想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10. 閱讀下文後,選出正確的選項:每一句謊話都經過編號,打造成公車,開向都市的路口街邊搭載乘客。而後我們在顛簸的空間裡彼此擠壓,在紛亂的紅綠燈下左晃右盪。身心變形了,年老時下車的地點,卻仍是年輕時興奮的起站。(杜十三〈都市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