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最新消息
線上論壇
考古題
常見問題
帳號申請
忘記密碼
題庫分類
公職考試
鐵路特考
高普考
初等五等
地方特考(三、四等)
一般/警察特考
司法特考
移民特考
關務特考
民航特考
調查局
海巡特考
稅務特考/國稅局約僱人員
身障特考
外交特考
機關就業
經濟部國營事業聯合招考
臺鐵公司
捷運公司
台電新進雇員
自來水公司評價人員
中油公司
中鋼公司
中華郵政
中華電信
臺灣菸酒
臺灣港務
臺鐵營運人員
農會
漁會
農田水利
環保局清潔隊員、稽查員
公路監理
台糖
臺北自來水
經濟部工業局
公幼教保人員
證券類
證券商業務員
證券商高級業務員
期貨商業務員
投信投顧業務員
企業內部控制
股務人員
票券商業務員
證券分析師
金融市場常識與職業道德
債券人員
銀行類
NEW!!! 高齡金融規劃顧問師資格測驗
金融人員基礎學科測驗(FIT)
金融科技力知識證照
理財規劃人員證照
信託業務人員證照
銀行內部控制與內部稽核證照(一般金融)
初階授信人員證照
初階外匯人員證照
銀行內部控制與內部稽核證照(消費金融)
公民銀行招考(一般金融組)
公民銀行招考(共同科目)
公民銀行招考(儲備人員)
公民銀行招考(工員)
證照類
導遊領隊人員
不動產經紀人
地政士
消防設備人員
門市服務丙級技術士
保險類
投資型保險業務員
人身保險代理人
財產保險經紀人
財會類
記帳士
會計事務技術士乙級
中小企財務人員
會計事務技術士丙級
國貿類
國貿業務技術士乙級
國貿大會考
國貿業務技術士丙級
專責報關人員
兩岸暨東協經貿商務人才
升學考試
警專正期班
四技二專
升大分科測驗
模擬考試
警專正期班第36期線上模擬考試(完整版)
警專考試能力測驗分析
軍事考試
軍事考試
地方特考(三、四等) » ☆考前最後衝刺☆ 歷屆試題隨機成卷,打破備考慣性 » 試題 » 國文(三、四等) » (收錄99年~110年歷屆試題,每次隨機抽取50題)
單選題
每題2分
1. 臨皋亭下八十數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嵋雪水,吾飲食沐浴皆取焉,何必歸鄉哉!「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
依據上文,下列選項何者與「 」內文句意義最相近? (109年四等考題)
(A)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
(B)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C)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D)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2. 「文章既書成,而面對眼前的文字時,作者的身分便即刻轉成讀者的身分。我是我文章最初的讀者。讀者的我,對作者的我,經由文字變成既熟悉又陌生的關係。好比在一面大鏡前,那鏡中的身影明明是自己,但是看著鏡中身影的自己的眼睛,卻似乎變成了另一個人的眼睛,所以會禁不住去掠一掠散亂的髮絲,或整一整微皺的衣襟。讀者對作者,難免有所挑剔。」根據上文,下列敘述最接近文意的是: (110年四等考題)
(A)讀者難免挑剔作者的外貌裝容是否妥適合宜
(B)作品是讀者的鏡子,讓讀者得以省思與成長
(C)自我透過文字一分為二,內心難掩矛盾糾結
(D)作者會忍不住修改、潤飾自己所創作的字句。
3. 「《易》曰:『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鮮不及矣。』是故德不稱其任,其禍必酷;能不稱其位,其殃必大。」(王符《潛夫論.忠貴》)依據上下文意,空格處最適合填入的文句是: (106年三等考題)
(A)見短而識淺
(B)力少而任重
(C)心高而氣傲
(D)才秀而人微。
4. 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下列選項,何者最接近文中所謂的「反求諸己」? (109年三等考題)
(A)人而不仁,如禮何
(B)求仁得仁,又何怨
(C)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D)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5. 序數詞用來表示事物的順序,譬如「第一」、「第五」等,但是,序數並非一定需用「第」表示,譬如「三年級」中的「三」,就是「第三」的意思。請問下列選項中用引號括起來的詞彙,何者不是序數詞? (102年三等考題)
(A)「十一月」是我最喜歡的月份
(B)每逢「十五」,阿嬤就要吃素
(C)這「兩個班級」的人數都是三十人
(D)咖啡廳設在這家百貨公司的「六樓」。
6. 下列詩句中,作者面對「青山」時,最有人生滄桑之感的選項是: (105年三等考題)
(A)滿眼青山未得過,鏡中無那鬢絲何?秖言旋老轉無事,欲到中年事更多
(B)餘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陽召我魂。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髮是中原
(C)深悲黃鶴孤舟遠,獨對青山別路長。卻將分手霑襟淚,還用持添離席觴
(D)但望青山去,何山不是緣?寺幽堪講律,月冷稱當禪。
7. 「同樣二十四小時,對於時間的感知每個人卻不相當:小鎮的老人用十分鐘過一條窄街,同時間,都市的運將開著火戰車似的計程車衝到天那一方;紐約華爾街股市幾分鐘一個人生,而湄南河沿岸的人們用手肘撐著下巴,就這樣盯著長舢舨來來去去過一天。時間果然能屈能伸-不然為什麼快樂總是像放煙火,而老人家總抱怨『一暝落落長』。」下列選項,何者最接近上文旨意? (108年四等考題)
(A)等待的時間中,讓人感覺游移
(B)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C)寒暑有代謝,時間卻永恆持續
(D)主觀情境讓時間長短形成相對。
8. 子輿與子桑友,而霖雨十日。子輿曰:「子桑殆病矣!」裹飯而往食之。至子桑之門,則若歌若哭,鼓琴曰:「父邪!母邪!天乎!人乎!」有不任其聲而趨舉其詩焉。子輿入,曰:「子之歌詩,何故若是?」曰:「吾思夫使我至此極者而弗得也。父母豈欲吾貧哉?天無私覆,地無私載,天地豈私貧我哉?求其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極者,命也夫!」(《莊子.大宗師》)根據文意,子輿前去探訪子桑的主要原因是: (108年四等考題)
(A)因久雨不停,擔心子桑住處淹水
(B)聽聞子桑罹患重病,故前往探視
(C)深知子桑的處境,憂心因雨困乏
(D)已訂下十日之會,依約至子桑家。
9. 下列「 」中的語詞使用,何者最恰當? (106年三等考題)
(A)貴公司聲譽遠播四海,「潭第康寧」,前途未可限量
(B)足下鵬程聿展,扶搖直上;弟則「廁身杏林」,謬充教席
(C)弟信手塗鴉,今積稿十篇,願效「毛遂自薦」,曲加斧正,曷勝企幸
(D)家姊歸國半年,旋即步入婚姻,「主持中饋」,益形忙碌,略無進修時間。
10. 「廈門大清郵政,其遞信延遲及刁難失竊,種種弊端,盡人皆知,近日又有一案發覺。先是廈門石埕街泰生號,有絲線一梱配寄該局,遞交廣東某號,亦曾保險領單為據。詎是日經手之局員蔣某,竟敢將該絲線全數匿竊不寄,延至前日,由泰生號主人查獲贓證,始能破案。蓋蔣某匿竊絲線之後,先以半數押質於典舖,既又以半數私售於某店,不料該店買後被泰生主人觸見,認明為本號貨物,乃向郵政理較,因而事乃暴發。」下列選項,最接近上文旨趣的是: (110年四等考題)
(A)讚許泰生主人明查暗訪,始能查獲贓證進而破案
(B)批評大清郵務亂象橫生,尤其人為弊端令人生厭
(C)揭露蔣某犯罪經過,以告誡商家勿收不明之貨物
(D)闡明天網恢恢,作奸犯科者勿心存僥倖以身試法
11. 「好的諷刺作品古今中外皆十分罕見,其困難處在於如何巧妙地彰顯被諷刺對象的癡妄與顢頇,卻不流於尖刻地挖苦,使讀者在讀罷掩卷之際,並不痛惡被諷對象,而是對人性弱點產生無限憐憫,在會心的一笑間有小小的澈悟。……不過近幾年諷刺文學頗有消匿的跡象,原因並不是檯面上的人物品行有所提升,而是隨著傳媒的蓬勃,各種挖暗瘡、揭陰私的事每天都在發生,『諷刺文學』這種委婉、清淡的口味已不能滿足讀者。」
根據上文,近幾年諷刺文學頗有消匿的跡象,主要原因在於: (110年三等考題)
(A)檯面上的人物品行表裡不一
(B)諷刺文學大肆挖暗瘡、揭陰私
(C)當今讀者偏愛重口味的感官報導
(D)諷刺文學過於尖酸刻薄,引人反感。
12. 狙氏子不得父術,而得雞之性焉。其畜養者,冠距不舉,毛羽不彰,兀然若無飲啄意。洎見敵,則他雞之雄也;伺晨,則他雞之先也,故謂之天雞。狙氏子死,傳其術於子焉。乃反先人之道,非毛羽彩錯嘴距銛利者,不與其棲。無復向時伺晨之儔,見敵之勇,峨冠高步,飲啄而已。吁!道之壞也,有是夫!(羅隱《讒書》)依據上文,狙氏子所飼雞隻的特徵是: (107年三等考題)
(A)身形魁梧,制敵機先
(B)其貌不揚,實則雄武
(C)威武不屈,氣定神閒
(D)外表剛勇,色厲內荏。
13. 文王問於呂望曰:「為天下若何?」對曰:「王國富民,霸國富士,僅存之國富大夫,亡道之國富倉府,是謂上溢而下漏。」(劉向《說苑.政理》)下列選項,何者最接近本文旨意? (107年四等考題)
(A)劫富濟貧
(B)富國強兵
(C)安富恤貧
(D)藏富於民。
14. 「或命巾車,或棹孤舟。」的「棹」字是名詞活用作動詞,下列文句「」的字,何者也是名詞當動詞使用: (102年三等考題)
(A)園「日」涉以成趣
(B)「時」矯首而遐觀
(C)天下雲集而響應,贏糧而「景」從
(D)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15. 下列選項,最能表達「學習不求甚解」的是: (109年四等考題)
(A)忍氣吞聲
(B)生吞活剝
(C)半吞半吐
(D)巴蛇吞象。
16. 「有人稱譽費曼這位諾貝爾獎得主是『另一種鼓聲』。費曼特別強調多元化思考的意義,他說:『如果每個學生只會跟從同一個風潮的角度去看待電動力學或場論,那麼為了理解強交互作用而提出的假設,其種類就受到限制。』他們都願意去聽一聽另一種鼓聲。」根據上文,「聽見另一種鼓聲」就一個科學家而言代表什麼意義? (108年四等考題)
(A)不跟追風潮而勇於提出不同假設
(B)不屈服他人觀點而勇於捍衛己見
(C)從不同立場證明前人提出的理論
(D)堅守自己的內心鼓聲不盲從新見。
17. 文學之美有陰柔與陽剛,如:「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屬於陽剛美。下列選項具有陽剛美的是: (108年四等考題)
(A)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B)微陽下喬木,遠色隱秋山
(C)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
(D)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18. 孟孫獵而得麑,使秦西巴持歸烹之,麑母隨之而?。秦西巴弗忍,縱而予之。孟孫歸,求麑安在,秦西巴對曰:「其母隨而?,臣誠不忍,竊縱而予之。」孟孫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於君,今以為子傅,何也?」孟孫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況於人乎!」(《淮南子‧ 人間》)孟孫讓秦西巴擔任其子的老師,主要是因為秦西巴的何種特點? (108年三等考題)
(A)堅持主張
(B)知過能改
(C)富同情心
(D)含垢忍恥。
19. 「對於出版社也好,新聞記者也好,責任編輯也好,不能只顧眼前,也應該講一點職業道德。法律應該是公正而周到的,但不應忘記高於法律的還有道德準則,它的價值,它的力量,會更高更大,它需要通過作品來體現,更要以文化人的自我鑄造來換取。因為崇高的理想,凝重的節操和博大精深的科學、超凡脫俗的藝術,均具有非商業化的特質。強求人類的文化精粹,去符合某種市場規則,會使科學和文藝『市儈化』,喪失真正進步的可能與希望。」
依據上文,作者認為從事文化、傳播工作者,應有何自我期許? (109年三等考題)
(A)恢復傳統道德,創造理想世界
(B)培養道德情操,提升文化品味
(C)講求職業道德,堅持應有理念
(D)提高商業道德,促進社會和諧。
20. 「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眸」,是作者藉由描寫對方,委婉表達自己的情思。下列選項何者也運用這種手法? (104年四等考題)
(A)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B)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C)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D)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21. 蘇軾〈書李簡夫詩集後〉所稱「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飢則扣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延客。古今賢之,貴其真也」,最貼切的對象是: (99年三等考題)
(A)王維
(B)林逋
(C)陶潛
(D)介之推。
22. 「耶魯大學不斷投入資金,支持各種學生社團和競賽,特別是演講和辯論,從中發掘具有領導潛力的人才,同時,也重視學生與當地社區的互動。耶魯過去一向認為紐哈芬像個討厭的窮親戚,直到近幾年才改變態度。耶魯學生在醫院、學校、老人院擔任義工的占百分之八十以上。他們認為,紐哈芬雖然讓人生畏,卻也使他們認識現代社會的問題。」依據上文,最符合耶魯大學教育方針的是: (108年三等考題)
(A)既注重學生領導能力的培育,也鼓勵學生走入社區
(B)調整原本的培育菁英路線,轉而注重發揮社會責任
(C)透過與社區的多元合作,充實支持學生活動的資金
(D)將義工服務納入必修課程,化解社區與學校的衝突。
23.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肉腐生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乃作。強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穢在身,怨之所構。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溼也。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醯酸而聚焉。(《荀子 ‧ 勸學》)上述引文所傳達的主旨與下列選項何者最為相近? (103年三等考題)
(A)事出有因
(B)物以類聚
(C)世事多變
(D)人心難測。
24. 下列文句中成語的使用,何者正確? (103年三等考題)
(A)考試前應做好萬全的準備,以免發生什麼「三長兩短」
(B)當結果公布的那一刻,竟「出乎意料」的出現了我的名字
(C)等待結果的時刻十分難熬,「緩不濟急」想知道答案
(D)應考時看到考卷上的題目真是令人「蠢蠢欲動」的想作答。
25. 「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於齊,裂裳裹足,日夜不休。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公輸盤。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願藉子殺之。』公輸盤不說。子墨子曰:『請獻十金。』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公輸盤服。」(《墨子.公輸篇》)依上文所述,墨子採用何種談辯技巧,達到屈服對手的目的? (105年三等考題)
(A)義正詞嚴,斥責公輸盤行為之非
(B)諄諄教誨,以利害關係勸公輸盤
(C)巧妙設喻,以激發對方類推反思
(D)氣急敗壞,指責對方於道德有虧。
26. 對立思維在語文中經常出現,如「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下列選項何者不屬於此種思維? (106年三等考題)
(A)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B)憂勞所以興國,逸豫適足亡身
(C)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D)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27. 莊子說:「假如我與你辯論,你勝過我,我未勝過你,你果真為是,我果真為非嗎?我勝過你,你未勝過我,我果真為是,你果真為非嗎?究竟是我們兩人之中,有一人為是,有一人為非呢?還是我們兩人同時為是,或者同時為非呢?這是我與你不能相知的。」下列選項中,何者敘述最接近莊子在上文中所表達的看法? (105年四等考題)
(A)辯論之前,必須先明訂規則,否則難分高下
(B)辯論之時,勝與未勝,都應保持君子的風度
(C)辯論之中,是非的決斷不是辯論所能達致的
(D)辯論之後,因各據立場,難以化干戈為玉帛。
28. 下列選項文句中的詞語,何者使用最恰當? (104年四等考題)
(A)這次旅遊行程雖趕,頗有一日千里之感,但仍讓我回味不已
(B)陽明山花季已熱烈展開,滿山遍野花團錦簇,呈現一片春意闌珊的美好景緻
(C)政府在研擬國家政策時,不能偏廢某些部門,否則目無全牛的謀畫方式,只會徒然空耗國力
(D)奧萬大國家森林遊樂區風景獨特,秀色可餐;尤其賞楓季節,滿山楓紅奇景,景色最是迷人。
29. 大家正在就這個問題交換意見,我不贊成A也不贊成B,可是當我對贊成A結論的人說:「你是不是可以說一下,你得到這個結論的思考過程?」對方說:「那你就是贊成B嘍。」(改寫自蔣勳《孤獨六講》)根據這段文字,作者認為「對方」會有如此反應的原因是: (103年四等考題)
(A)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B)不是朋友,就是敵人
(C)預設立場,省略思辨
(D)遭到駁斥,惱羞成怒。
30. 「所謂眼界,或許在歐美人聽來不甚清楚,讓吾們再來解釋一番,即中國的繪畫是假定在很高很高的山嶺寫作的。你倘使在很高的高度,例如從飛翔於離地面六千呎的飛機上所獲得的印象,他的眼界一定與處於尋常平面所獲得的眼界不同。當然,測視點的地位越高,則幅合於中心點的線條愈稀。」(林語堂〈藝術家生活〉)引文中所述為繪畫之眼界,其情境與下列何者相近? (106年三等考題)
(A)曲港跳魚,圓荷瀉露
(B)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C)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D)試上高峰窺皓月,偶開天眼覷紅塵。
31. 「(臺灣)島上住民開始迎接現代文化的降臨,完全不是出自主觀願望,而是因為淪為日本殖民地而被迫接受。因此,『現代』一詞所具備的意義,比起西方現代的崛起還要複雜。如果是從社會內部緩慢改造,配合政治經濟的相應變革,而且是以漸進的速度慢慢前進,則現代化所帶來的文化衝突,就不可能那麼劇烈。」
下列選項,何者最符合上文旨意? (110年三等考題)
(A)衝突可能來自急遽的改變和制度面無法妥善配合
(B)不是來自主觀願望的改變就難以產生真正的革新
(C)「殖民地」和「現代化」之間本身存在巨大衝突
(D)政治經濟的變革也難以化解現代化所帶來的衝突。
32. 除夕當天,母親要蒸好幾百個饅頭。數量多到這樣,過年以後一兩個月,我們便重複吃著一再蒸過的除夕的饅頭。而據母親說,我們離開故鄉的時候,便是家鄉的鄰里們滙聚了上百個饅頭與白煮鷄蛋,送我們一家上路的。饅頭蒸好,打開籠蓋的一刻,母親特別緊張,她的慎重的表情也往往使頑皮的我們安靜下來,彷彿知道這一刻寄託著她的感謝、懷念,她對幸福圓滿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祝願。我當時的工作便是拿一枝筷子,沾了調好的紅顏色,在每一個又胖又圓冒著熱氣的饅頭正中央點一個鮮麗的紅點。(蔣勳〈無關歲月〉)根據上文,作者藉由過年前母親的忙碌所表達的心念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A)勤儉持家
(B)懷鄉感恩
(C)敬神謝天
(D)平安是福。
33. 為了體驗自然,閱讀許多生態環保的書,對大地多了一些新的體認,大自然的一景一物,不是用來私有,而是瀏覽的。童年養貓、養狗、養鳥、養野兔、養野猴子、養山豬的我,再也不喜歡這些玩意兒,在生態專家的眼中,所有以「籠」伺候的養育法,都是非人道的。本文與《莊子.養生主》那句話的意思最為相近? (107年四等考題)
(A)庖丁為文惠君解牛
(B)(澤雉)神雖王,不善也
(C)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D)老聃死,秦失弔之,三號而出。
34. 〈介之推不言祿〉:「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下列選項中之「上下」,何者與本文中「上下」意義相同? (103年四等考題)
(A)昔州黎上下其手,楚國之法遂差
(B)將氾氾若水中之鳧乎?與波上下偷以全吾軀乎
(C)主無驕肆之怒,臣無氂纓之請,上下相安,率禮從道
(D)有張籍者,年長於翺,而亦學於僕,其文與翺相上下。
35. 韓愈〈獲麟解〉:「麟之為靈昭昭也。詠於《詩》,書於《春秋》,雜出於傳記百家之書;雖婦人小子皆知其為祥也。然麟之為物,不畜於家,不恆有於天下。其為形也不類,非若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則,雖有麟,不可知其為麟也。角者吾知其為牛,鬣者吾知其為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則其謂之不祥也亦宜。雖然,麟之出,必有聖人在乎位。麟為聖人出也;聖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為不祥也。又曰:『麟之所以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聖人,則謂之不祥也亦宜。」根據上文,韓愈認為「麟之出不待聖人,則謂之不祥也亦宜。」下列選項,何者最接近其旨意? (109年三等考題)
(A)麟不為世俗所容
(B)麟不可知故不祥
(C)麟不類其他物種
(D)麟不具聖人之德。
36. 下列關於「章回小說」的敘述,正確的是: (99年三等考題)
(A)章回小說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主要形式,特點是分回標目,故事連接
(B)每回故事開始之前標有回目,從回目可窺見作者對故事的批評
(C)《老殘遊記》與《西遊記》同為遊記類型,是將實際遊歷經驗鋪陳編排而成
(D)章回小說的四大奇書指的是:《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儒林外史》。
37. 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皆起於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惡殊方。是以九家之術, 出並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取合諸侯。其言雖殊,辟猶水火,相滅亦相生也;仁之與義,敬之與和,相反而皆相成也。《易》曰:「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今異家者各推所長,窮知究慮,以明其指。雖有蔽短,合其要歸,亦六經之支與流裔。使其人遭明王聖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禮失而求諸野。」(班固〈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序〉)依據上文,下列何者正確? (107年四等考題)
(A)諸子十家的思想,是?出並作於兩漢
(B)九家學術的精華大多散佚於鄉野江湖
(C)九家學問殊途同歸,本源可歸諸六經
(D)股肱之材養成不易,須精通九家思想。
38. 「當代的隱私權內涵,是在不受政府限制的情況下從事特定行為,而傳統的隱私權內涵,則是保護特定私人事實不受公眾注意。新式隱私權保護的是人的『做特定重大決定的獨立性』,而舊式隱私權則保護人『避免私人事務遭揭露』的利益。將隱私與自主性視為一體的論述,不僅模糊隱私權內涵的轉移過程,更限制支持隱私權的論述範圍。」
關於上文敘述,何者正確? (110年三等考題)
(A)傳統隱私權目的在保障私人事實,易與政府衝突
(B)傳統隱私權避免事務被揭露,模糊了隱私權論述
(C)當代隱私權對於政府限制行為,具有轉移的效果
(D)當代隱私權實則更積極保障個人的意志與自主性。
39. 「有一個小故事說,一個生性慵懶邋遢的人,生活凌亂,邊幅不修,居處不堪入目。一天,有一位朋友送給他一束鮮花,他靜靜地欣賞那束花朵,覺得美極,便找出了塵封已久的花瓶,洗擦乾淨後,將花朵插起來。但桌上積滿了塵垢,擺上鮮花很不調和,於是便將桌子收拾清潔。但四顧屋內蛛網塵封,穢物雜陳,與桌上鮮花成為強烈對照,便開始整頓室內環境。室內整頓好了以後,看看院中亂草叢叢,垃圾處處,也覺不妥,便將四周也力加清除。然後覺得心中非常舒暢,但攬鏡一照,發現自己囚首垢面,衣衫齷齪,與整潔的環境、美麗的鮮花截然不配,只好再將自己梳洗修飾一番。最後,由於這一束花朵,使他整個的環境與人都更新了,美化了。而且由於外在的改變,也影響了他的心靈,使他在無形中接受了一個嶄新的人生觀。從一個頹唐慵懶的廢人,一變而成為一個奮發向上的青年了。」下列選項何者最切合這個小故事所要表達的含意? (105年四等考題)
(A)美感改變人生態度
(B)勞動能使心情好轉
(C)整潔是活力的泉源
(D)鮮花孕育新的人生。
40. 下列各生活用語對應的詞語,何者表達的意思不相近? (110年三等考題)
(A)「沙灘上行船」:本末倒置
(B)「門縫裡看人」:睥睨一切
(C)「雙腳踏雙船」:舉棋不定
(D)「雞蛋碰石頭」:蚍蜉撼樹。
41. 下述「楹聯」與「行業」配合完全正確的選項是:甲:無慮風雲多不測,何愁水火太無情──保險業;乙:烹雪應憑陶學士,辨泉好待陸仙人──中藥店;丙:從此談心有捷徑,何須握手始言歡──電信業;丁:因知緩急人常有,豈可權衡我獨無──典當業;戊:還我廬山真面目,愛她秋水舊風采──醫美業 (104年四等考題)
(A)甲乙丙
(B)甲丙丁
(C)乙丙丁戊
(D)甲丙丁戊。
42. 「人皆以孔子為大聖,吾亦以為大聖;皆以老、佛為異端,吾亦以為異端。人人非真知大聖與異端也,以所聞於父師之教者熟也;父師非真知大聖與異端也,以所聞於儒先之教者熟也;儒先亦非真知大聖與異端也,以孔子有是言也。其曰『聖則吾不能』,是居謙也。其曰『攻乎異端』,是必為老與佛也。儒先臆度而言之,父師沿襲而誦之,小子朦聾而聽之。萬口一詞,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自知也。不曰『徒誦其言』,而曰『已知其人』;不曰『強不知以為知』,而曰『知之為知之』。至今日,雖有目,無所用矣!余何人也,敢謂有目?亦從眾耳。既從眾而聖之,亦從眾而事之。是故吾從眾事孔子於芝佛之院。」(李贄〈題孔子像於芝佛院〉)根據上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03年三等考題)
(A)掛孔子像於芝佛之院,是作者尊儒重釋的表現
(B)今日儒家所傳思想,為先賢父師代代相承而來
(C)批評學者不加思辨,盲目從眾,缺乏判斷能力
(D)儒家學者皆尊孔子為大聖,以佛家老子為異端。
43. 《後漢書.逸民傳》記載韓康事跡:「時有女子從(韓)康買藥,康守價不移,女子怒曰:『公是韓伯休那?乃不二價乎?』康歎曰:『我本欲避名,今小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藥為?』乃遯入霸陵山中。」下列關於韓康的敘述何者錯誤? (105年四等考題)
(A)人盡皆知
(B)不求聞達
(C)隱居不仕
(D)濟世救人。
44. 張季鷹縱任不拘,時人號為「江東步兵」。或謂之曰:「卿乃可縱適一時,獨不為身後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世說新語‧ 任誕》)張季鷹主要想傳達的是: (110年四等考題)
(A)名聲的重要與立德立功的實踐
(B)心靈的自由與享受當下的可貴
(C)夢想的珍貴與築夢踏實的必要
(D)放縱的自在與杯酒愉悅的難得。
45. 下列那一個選項裡的詩境,是描寫少女對鏡的情境? (99年三等考題)
(A)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B)朱顏辭鏡去,當春頗愁寂
(C)滿鏡悲華髮,空山寄此身
(D)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46. 「『痛苦』和『快樂』其實一牆之隔,他們是一對孿生兄弟。譬如一位嗜好閱讀或聽音樂的人,弄到後來,愛閱讀的人總想再往前跨一步,也能成為作家;愛樂者也一樣,總有一天,他渴望自己成為小提琴家、鋼琴家、聲樂家或者指揮家,而這跨越的一步,就會碰觸痛苦。所以嗜好還是止於做一位玩票者,對名和利推得愈遠愈好。」下列選項,何者最接近上文旨意? (107年三等考題)
(A)心無罣礙,得大自在
(B)保持距離,以免沉溺
(C)美感體驗,遠香近臭
(D)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47. 「三千年!人生的小永恆。一枝嫩芽成長為如今的參天巨樹。想當初,細小的種子方破土萌芽,商湯王或已弔民伐罪,希伯萊王國尚未建立,人類文明,猶是剛出生的嬰兒,世界單純而稚拙。然而,不過是幾番滄海桑田、幾番盛亡興衰、幾番春雲秋夢,才一眨眼,三千年時光竟洶湧而過,千堆雪騰空捲起,淘盡舊有一切,人間,早已是另番面目。」上文作者仰望神木,感嘆時代興衰,化用了下列何句以呼應歷史? (110年四等考題)
(A)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B)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C)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D)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48. 「醫生是一種特殊的行業,它和神職人員一樣,具有很濃厚的獻身意味,神職人員盜取了『天國的奧秘』,醫生則盜取了『生命的奧秘』,他們享有一般人享受不到的『特權』,他們均是逾越了人生的某種範圍,而必須為此付出他們的許諾及誓言的人。」本文旨在強調: (106年三等考題)
(A)醫師面對生命,醫德需有崇高的要求;面對病人的病痛及死亡,因為不明瞭它的意義,必須更心懷敬謹
(B)醫師要扮演好見證個體死亡的角色,必須超越自身生命經驗的限制,從哀戚的死亡情境中抽離,才能克制生命在其手中消失的驚惶
(C)科技的發達,固然治癒人類許多疑難疾病,使病人脫離痛苦,回到生活的常軌。但醫學並非萬能,面對死神,仍有必須讓步的時刻
(D)醫學訓練使醫學生無心盜取了生命的奧秘,開啟醫者了解生命幸福之鑰,但獲得這些知識的過程,卻是以無數生命的犧牲、受苦換得的。
49. 「成功的藝術品不僅具有歷史性,同時也具有開放性。它隨著時代,隨著讀者觀眾而不斷更新,不斷展示出新的意味。」
下列選項,何者最接近本文意旨? (109年四等考題)
(A)放寬觀眾詮釋空間的限制能提高藝術品的水準
(B)年代久遠的藝術品價高的原因在於累積新意味
(C)成功的藝術品不斷在觀眾的閱讀中展現新生命
(D)開放性與歷史性對藝術品的成功與否缺一不可。
50. 「僕往聞庸蜀之南,恆雨少日,日出則犬吠。」此「蜀犬吠日」比喻: (102年四等考題)
(A)徒勞無功
(B)少見多怪
(C)小題大作
(D)見怪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