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選項,成語使用正確的是: (109年三等考題) 


2. 除夕當天,母親要蒸好幾百個饅頭。數量多到這樣,過年以後一兩個月,我們便重複吃著一再蒸過的除夕的饅頭。而據母親說,我們離開故鄉的時候,便是家鄉的鄰里們滙聚了上百個饅頭與白煮鷄蛋,送我們一家上路的。饅頭蒸好,打開籠蓋的一刻,母親特別緊張,她的慎重的表情也往往使頑皮的我們安靜下來,彷彿知道這一刻寄託著她的感謝、懷念,她對幸福圓滿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祝願。我當時的工作便是拿一枝筷子,沾了調好的紅顏色,在每一個又胖又圓冒著熱氣的饅頭正中央點一個鮮麗的紅點。(蔣勳〈無關歲月〉)根據上文,作者藉由過年前母親的忙碌所表達的心念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3. 景差相鄭,鄭人有冬涉水者,出而脛寒。後景差過之,下陪乘而載之,覆以上衽。叔向聞之曰:「景子為人國相,豈不固哉!吾聞良吏居之三月而溝渠修,十月而津梁成,六畜且不濡足,而況人乎?」(《說苑‧ 政理》)下列選項,最接近本文旨意的是: (110年四等考題) 


4. 「臨皋亭下八十數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嵋雪水,吾飲食沐浴皆取焉,何必歸鄉哉!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聞范子豐新第園池,與此孰勝?所以不如君子,上無兩稅及助役錢爾。」(蘇軾〈臨皋閑題〉)根據本文,作者「何必歸鄉哉」的情感意境與下列最為相近的選項是: (101年四等考題) 


5. 下列各組詞語,何者意思兩兩不同? (108年三等考題) 


6.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短歌行〉)根據上文,下列選項敘述何者錯誤? (102年四等考題) 


7. 下列選項引號中的詞語,替換後意思相似的是: (110年四等考題) 


8. 「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於齊,裂裳裹足,日夜不休。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公輸盤。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願藉子殺之。』公輸盤不說。子墨子曰:『請獻十金。』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公輸盤服。」(《墨子.公輸篇》)依上文所述,墨子採用何種談辯技巧,達到屈服對手的目的? (105年三等考題) 


9. 「炎夏之時,父親一身休閒短褲、汗衫,凌亂的髮際、衣領、褲腰、鞋面沾滿了刺鼻辛香的木屑,滿面油光顯現疲倦和狼狽,然而他只是大汗涔涔地思考著,面對形色各異的空間樣貌,籌想更為華麗、優雅、舒適的可能。他替它們一一上妝、打理門面,賦予煥然一新的膚質。每次填寫個人資料中的父親職業一欄,我總天人交戰,巴不得替他虛擬一個假的身份,轉念察覺身為知識份子的傲慢,感到可笑又可悲,只好誠實地寫下『木工』二字。面對其他同學的父親職稱,或教授或律師或醫師或公務員云云,我是否對於自己矮人一截的父親,感到隱然的羞赧?我竟然那麼樣的可恥。……我決定,今後在父親的職業欄填上『藝術家』。父親不是普通的木工,他是個了不起的一流藝術家,光憑他那替房子脫胎換骨的一身本領,便已足夠在光陰的皺褶裡,駐留晴朗的刻痕。我深信。」下列敘述,何者最符合作者對父親情感的轉變? (108年四等考題) 


10. 一個道:「我今日看見一張顏魯公的墨跡,那骨董掮客要一千元,字寫得真好,看了他,再看那石刻的碑帖,便毫無精神了。」一個道:「只要是真的,就是一千元也不貴,何況他總還要讓點呢!但不知寫的是甚麼?」那一個道:「寫的是蘇東坡〈前赤壁賦〉。」這一個道:「那麼明日叫他送給我看。」我方才好容易把笑忍住了,忽然又聽了這一問一答,又害得我咬牙忍住;爭奈肚子裡偏要笑出來,倘再忍住,我的肚腸可要脹裂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上文所述,可笑之處何在? (107年三等考題) 


11. 「翻開旅行手記,在每一個陌生的異國城市,記載每一次的旅行經歷,從扉頁寫到末頁,而後回到生長的島國,手記不再像撕開包裝紙時那般的新,甚至沾染到咖啡或紅茶的汁液,一如旅行人的心也帶回些許生命的滄桑與疲倦。打開書桌上的燈,靜靜翻看手記裡走過的旅程,除了匆忙、潦草的文字還貼著某個美術館的門票,某個城市機場稅,一場歌劇的入場券等等……。好像長長的夢,卻是真正走過。」根據本文,下列選項何者不屬於作者「手記」收藏的範圍? (107年四等考題) 


12. 張季鷹縱任不拘,時人號為「江東步兵」。或謂之曰:「卿乃可縱適一時,獨不為身後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世說新語‧ 任誕》)張季鷹主要想傳達的是: (110年四等考題) 


13. 「大多數的遊客,都覺得自己是隱形的,只是個過客。不過,達達的馬蹄卻常常留下了難以回復的錯誤。觀光產業已成為當代全球化衝擊最大的力量之一。一邊是旅遊國追求經濟利益的動力,另一邊則是付錢消費、希望獲得道地體驗的遊客們。看似歡樂的現代旅遊,卻步步隱含著矛盾與衝突。當旅遊書多收錄了一個觀光景點,那裡的土地與人民也被旅行者改變。」文中「達達的馬蹄卻常常留下了難以回復的錯誤」意謂: (108年三等考題) 


14. 「接近溪谷時,大哥停了下來,指著地面乾枯的樹枝說:『這是熊爬樹折斷的。』我抱著『他怎麼知道』的疑問,察看附近的青剛櫟及臺灣雅楠的樹幹,果真發現黑熊的爪痕。即使我相信原住民生態知識的價值,但真正和它正面接觸時,我才發現,自己的邏輯和這近十年來所受的科學訓練,在這片依自然法則運作下的叢林,以及非科學、非主流範疇的大哥面前,正受著嚴苛的挑戰與考驗。」下列敘述,最接近文中「我」的想法的是: (110年四等考題) 


15. 對立思維在語文中經常出現,如「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下列選項何者不屬於此種思維? (106年三等考題) 


16. 予於飲食之美,無一物不能言之,且無一物不窮其想像,竭其幽渺而言之。獨於蟹螯一物,心能嗜之,口能甘之,無論終身一日,皆不能忘之;至其可嗜可甘與不可忘之故,則絕口不能形容之。(李漁〈蟹〉)文中可見作者是: (101年四等考題) 


17. 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採用了類似現代攝影技術中的運鏡技巧來描述所見,先以長鏡頭的鳥瞰道出了「環滁皆山」的場景,其次把鏡頭前拉到西南方帶出諸峰中蔚然深秀的琅邪山,再其次將鏡頭拉近到峰迴路轉中的流水飛泉,最後將鏡頭特寫於文章欲描寫的主要對象「醉翁亭」。下列各詩中,何者對於場景的敘述方式及順序與〈醉翁亭記〉最為切近? (103年三等考題) 


18.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短歌行〉)下列選項中的語詞,何者解釋錯誤? (102年四等考題) 


19. 承上題,下列選項何者最符合本文主旨? (108年三等考題) 


20. 韓愈〈獲麟解〉:「麟之為靈昭昭也。詠於《詩》,書於《春秋》,雜出於傳記百家之書;雖婦人小子皆知其為祥也。然麟之為物,不畜於家,不恆有於天下。其為形也不類,非若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則,雖有麟,不可知其為麟也。角者吾知其為牛,鬣者吾知其為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則其謂之不祥也亦宜。雖然,麟之出,必有聖人在乎位。麟為聖人出也;聖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為不祥也。又曰:『麟之所以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聖人,則謂之不祥也亦宜。」根據上文,韓愈認為「麟之出不待聖人,則謂之不祥也亦宜。」下列選項,何者最接近其旨意? (109年三等考題) 


21. 民國初年有論者以為教育非此際最急迫之為,「當此阽危萬狀迫不及待之時,方整軍經武之不遑,何暇為此迂腐緩圖乎?」呂碧城〈論教育為立國之本〉答之曰:「孟子不云乎,『七年之病,□□□□□,苟為不蓄,□□□□』,則今日中國之教育是也。」以之回應教育的重要。
根據上文文意判斷,下列選項最適合填入□的是: (110年三等考題) 


22. 「或命巾車,或棹孤舟。」的「棹」字是名詞活用作動詞,下列文句「」的字,何者也是名詞當動詞使用: (102年三等考題) 


23. 下列各文句中之「齊」字,等同「齋」字的是: (99年三等考題) 


24.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種不起眼的動物叫吸血蝙蝠。它身體極小,卻是野馬的天敵。這種蝙蝠靠吸動物的血生存,它在攻擊野馬時,常附在馬腿上,用鋒利的牙齒極敏捷地刺破野馬的腿,然後用尖尖的嘴吸血。無論野馬怎麼蹦跳、狂奔,都無法驅逐這種蝙蝠。蝙蝠卻可以從容地吸附在野馬身上,直到吸飽吸足,才滿意地飛去,而野馬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無可奈何地死去。動物學家們在分析這一問題時,一致認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遠不會讓野馬死去,野馬的死亡是它暴怒的習性和狂奔所致。」
下列選項,最符合上文旨意的是: (110年三等考題) 


25. 下述「楹聯」與「行業」配合完全正確的選項是:甲:無慮風雲多不測,何愁水火太無情──保險業;乙:烹雪應憑陶學士,辨泉好待陸仙人──中藥店;丙:從此談心有捷徑,何須握手始言歡──電信業;丁:因知緩急人常有,豈可權衡我獨無──典當業;戊:還我廬山真面目,愛她秋水舊風采──醫美業 (104年四等考題) 


26. 鍾馗專好吃鬼。其妹與他做生日,寫禮帖云:「酒一尊,鬼兩個,送與哥哥做點剁。哥哥若嫌禮物少,連挑擔的是三個。」鍾馗看畢,命人將三個鬼俱送庖人烹之。擔上鬼看挑擔者曰:「我們死是本等,你如何挑這個擔子?」(《笑贊》)根據上文,若給挑擔者一句忠告,下列選項的敘述,何者最為貼切? (108年四等考題) 


27. 「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眸」,是作者藉由描寫對方,委婉表達自己的情思。下列選項何者也運用這種手法? (104年四等考題) 


28. 在這種空氣之中,自然謹愿與超脫二派,殺身成仁,臨危不懼,如□□之徒,或是儒冠儒服,一味做官,如儒家之徒,這是謹愿派。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如□□之徒,或是敝屣仁義,絕聖棄智,看穿一切如□□之徒,這是超脫派。有了超脫派,幽默自然出現了。引文中共有三個缺空處,依序填入最適宜的人名是下列那一選項? (106年四等考題) 


29. 《後漢書.逸民傳》記載韓康事跡:「時有女子從(韓)康買藥,康守價不移,女子怒曰:『公是韓伯休那?乃不二價乎?』康歎曰:『我本欲避名,今小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藥為?』乃遯入霸陵山中。」下列關於韓康的敘述何者錯誤? (105年四等考題) 


30. 祠堂大門兩側的對聯,往往就是一幅微型家譜,訴說著祖先的豐功偉業。下列對聯與姓氏的組合,何者錯誤? (104年三等考題) 


31. 「易卜生曾說:『當這個世界很糟的時候——有時,全世界像海上撞沉了的船——最要緊的,是先把自己救出來。』羅曼羅蘭也說:『要把陽光分散給別人,總得你自己心裏有才行。』於是,遂決定收拾起所有負面、消極的情緒,不再拖曳這已經負荷沉重的世界,而一心只想做一片聚光鏡,讓自己溫暖一點;一心只想成為一名終生帶菌者,把快樂的細菌,傳染給別人。」根據上文,下列選項何者最切合作者的意旨? (110年四等考題) 


32. 「有人稱譽費曼這位諾貝爾獎得主是『另一種鼓聲』。費曼特別強調多元化思考的意義,他說:『如果每個學生只會跟從同一個風潮的角度去看待電動力學或場論,那麼為了理解強交互作用而提出的假設,其種類就受到限制。』他們都願意去聽一聽另一種鼓聲。」根據上文,「聽見另一種鼓聲」就一個科學家而言代表什麼意義? (108年四等考題) 


33. 《周易.乾.上九》:「亢龍有悔。」下列何者較符合此爻辭的意義? (107年四等考題) 


34. 「對於出版社也好,新聞記者也好,責任編輯也好,不能只顧眼前,也應該講一點職業道德。法律應該是公正而周到的,但不應忘記高於法律的還有道德準則,它的價值,它的力量,會更高更大,它需要通過作品來體現,更要以文化人的自我鑄造來換取。因為崇高的理想,凝重的節操和博大精深的科學、超凡脫俗的藝術,均具有非商業化的特質。強求人類的文化精粹,去符合某種市場規則,會使科學和文藝『市儈化』,喪失真正進步的可能與希望。」
依據上文,作者認為從事文化、傳播工作者,應有何自我期許? (109年三等考題) 


35. 「所謂『線性關係』是指在同一個個體中,會有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變化。如果能跳出『線性關係』的侷限,可以使我們對人生產生更圓融的看法。譬如一般人看一根木柴燒成灰燼,會認為木柴在先,灰燼在後。但是,我們不要以為『後來的灰燼』就是『以前的木柴』,意即木柴就是木柴,灰燼就是灰燼,因為每一個剎那都是獨立的,都是『無盡的現在』。」根據上文,下列選項何者並非「線性關係」? (107年三等考題) 


36. 薛道衡〈人日思歸〉:「入春纔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鴈後,思發在花前。」下列關於此詩的詮釋,最不適當的選項是: (103年三等考題) 


37. 閱讀下列兩段文字,推敲文意,文中空缺的字應當是:「□的意象/比宇宙還要荒老/時空的鄉愁/嘲諷被文字捆綁的人類/在字裡行間悄悄地抬頭」「你說你好比禪房內一名晚誦的老僧,柴扉不掩,房門虛設,空盪盪一屋月光,參□字公案。那群山盜野賊闖了幾回空門,硬是不信老僧你一無所有。」 (104年四等考題) 


38. 「醫生是一種特殊的行業,它和神職人員一樣,具有很濃厚的獻身意味,神職人員盜取了『天國的奧秘』,醫生則盜取了『生命的奧秘』,他們享有一般人享受不到的『特權』,他們均是逾越了人生的某種範圍,而必須為此付出他們的許諾及誓言的人。」本文旨在強調: (106年三等考題) 


39. 「其實最精緻最恣縱的聊天應該是讀書了,或清茶一盞邀來莊子,或花間置酒單挑李白,如果嫌古人渺遠,則不妨與辛稼軒、曹雪芹同其歌哭,如果你嚮往更相近的跫音,便不妨拉住梁啟超或胡適之來聒絮一番。」(張曉風〈精緻的聊天〉)下列選項最接近上文旨趣的是: (101年四等考題) 


40. 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這闋詞表達的情感最接近下列何者? (101年四等考題) 


41. 下列選項「 」中的字義,前後相同的是: (108年四等考題) 


42. 張儀欺楚王以商於之地六百里,既而曰:「臣有奉邑六里」。此與兒戲無異。天下無不疾張子之詐,而笑楚王之愚也。夫六百里豈足道哉?而張又非楚之臣,為秦謀耳,何足深過。若後世之臣欺其君者,曰:「行吾言,天下舉安,四夷畢服,禮樂興而刑罰措。」其君之所欲得者,非特六百里也,而卒無絲毫之獲。豈特無所獲,喪已不勝言矣。則其所以事君者,乃不如張儀之事楚。(蘇軾〈張儀欺楚〉)根據上文,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106年四等考題) 


43. 「在微風吹拂的日子,於機場迎風滑行,空速表指標馬上恢復生氣,但只要轉個彎,不再面對風,又立刻下降。飛機機輪靜止時,空速表也記錄得到空速,就像你在起風的日子,把手伸到停止的車子車窗外一樣。從航空意義來看,這樣停止的飛機其實已在移動。這推翻一般人認為順風必定有利的看法。順風固然是給飛機的贈禮,但只有在遠離跑道時才有利。……一般陸地的跑道能雙向使用,而許多機場有多條跑道,因應風向改變,如果風向明顯改變,抵達與離境的班機會稍微延遲,因為航管人員要把進出機場的交通流向翻轉,你看不見的空氣移動,影響你如何抵達一個地方。」
上述文字最主要說明的是: (109年三等考題) 


44. 世界各國時有不肖人士,藉由宗教形式欺騙他人「盲信」而從中獲利,甚至因此造成許多社會案件。然而過去古人也記錄了類似的歷史事件。下列古人的文章,何者未批評「盲信」的行為? (106年三等考題) 


45. 《左傳.成公二年》描述齊國與晉國的戰爭曰:「癸酉,師陳於鞌。邴夏御齊侯,逢丑父為右。晉解張御郤克,鄭丘緩為右。齊侯曰:『余姑翦滅此而朝食。』不介馬而馳之。」
根據引文,最適合用來形容齊侯的選項是: (109年三等考題) 


46. 「透視學是研究人站在一個固定地點看出去的主觀景界,西洋人站在固定地點,由固定角度透視深空,他對這無窮空間的態度是追尋的、控制的、冒險的、探索的。而中國畫家、詩人寧採取『俯仰自得,遊心太玄』、『目既往還,心亦吐納』的看法,古人詩句常於有限中見到無限,又於無限中回歸有限。他的意趣不是一往不返,而是迴旋往復的。」下列選項,何者不符合上述中國詩畫之意境? (110年四等考題) 


47. 某木器工廠開業,若欲致贈匾額慶賀,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慶賀用語的是: (102年三等考題) 


48.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肉腐生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乃作。強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穢在身,怨之所構。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溼也。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醯酸而聚焉。(《荀子 ‧ 勸學》)上述引文所傳達的主旨與下列選項何者最為相近? (103年三等考題) 


49. 人活在世界上,總要給自己活下去的理由;若缺乏充分的理由,人就不想活了。給自己理由,就是價值的自覺,意義的賦與,切近的說是人生理想的肯定。理想對於人生而言,有如陽光雨露,給人生光熱滋潤,讓生命之樹長青。問題是,人的性向才情,有強有弱,有剛有柔,剛強的人有擔當,勇於面對挑戰,順理直道而行,可以闖過重重難關,實現他的人生理想,有成就感,生命就充實圓滿。柔弱的人擔當不起,怯於生存競爭,只想安頓自己,未料生命比事業更複雜而難纏,經營生活遠比開創事業更瑣碎細致。尋尋覓覓,總覺無處安頓,栖栖皇皇,漂泊感隨之而來,生命就此掉落在虛無寂寞間。剛強的人勇往直前,似乎永不寂寞,總有一天發現自己面目可憎;柔弱的人隱退涵藏,每天面對自己,卻失落了世界。不管是忙碌的緊張,還是寂寞的無聊,他們都沒有給自己充分的理由活下去,沒有理由就顯發不出價值意義來,所以都活不好。下列敘述,最符合上文旨意的選項是: (105年三等考題) 


50. 「甚至於伸個懶腰,打個呵欠/都要危及四壁與天花板的/匐伏在這低矮如鷄塒的小屋裏/我的委屈著實大了/因為我老是夢見直立起來/如一參天的古木。」(紀弦〈現實〉)對上文之闡釋,下列最適切的選項是: (103年四等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