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人稱譽費曼這位諾貝爾獎得主是『另一種鼓聲』。費曼特別強調多元化思考的意義,他說:『如果每個學生只會跟從同一個風潮的角度去看待電動力學或場論,那麼為了理解強交互作用而提出的假設,其種類就受到限制。』他們都願意去聽一聽另一種鼓聲。」根據上文,「聽見另一種鼓聲」就一個科學家而言代表什麼意義? (108年四等考題) 


2. 下列關於先秦諸子思想的描述,正確的是: (105年四等考題) 


3. 臨皋亭下八十數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嵋雪水,吾飲食沐浴皆取焉,何必歸鄉哉!「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
依據上文,下列選項何者與「 」內文句意義最相近? (109年四等考題) 


4. 下列選項,何者與「載道怨聲」的意義最不相同? (106年四等考題) 


5. 下列選項引號中的稱謂,解說正確的是: (106年四等考題) 


6. 梁實秋〈門鈴〉:「居住的地方□□砌起圍牆,既然砌了牆,□□留一個出入的門口,既然留了門口,□□安上一個門鈴,因為門鈴帶來許多煩惱。」引文空缺處,依文意邏輯判斷,應填入語詞,最正確的一組是: (100年三等考題) 


7. 烏於禽甚黠,伺人音色小異,輒去不留,非彈射所能得也。關中民狃烏黠,以為物無不以其黠見得,則之野,設餅食楮錢哭塚間,若祭者然。哭竟,裂錢棄餅而去。烏則爭下啄,啄且盡,哭者已立他塚,裂錢棄餅如初。烏雖黠,不疑其誘也,益鳴搏爭食。至三四,皆飛從之,益狎。迫於網,因舉而獲焉。今夫世之人,自謂智足以周身而不知禍藏於所伏者,幾何其不見賣於哭者哉!(晁補之〈烏戒〉)下列選項,最符合上文寓意的是: (108年四等考題) 


8. 許多日子以前的某些時候,我常自以為已無法再感受歡愉的滋味了,……,並認為此生將這樣地在忿懣裡走著、咳嗽、老去。這時,雷雨聲中的恬靜裡,我卻已曉得,我不應該因為過去通過歪扭的媒介走入世界就變得落寞。當天地間萬物貫注於生長的時候,似乎其他的什麼都不值得怨恨和記掛了,最該珍視的是自己的完整。因此,我開始自覺得如此溫柔,如此強健,如此地神。依據上文,作者開始感覺到自己溫柔強健,主要是因為: (106年三等考題) 


9. 下列詞語的解釋,何者正確? (99年三等考題) 


10. 孟孫獵而得麑,使秦西巴持歸烹之,麑母隨之而?。秦西巴弗忍,縱而予之。孟孫歸,求麑安在,秦西巴對曰:「其母隨而?,臣誠不忍,竊縱而予之。」孟孫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於君,今以為子傅,何也?」孟孫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況於人乎!」(《淮南子‧ 人間》)孟孫讓秦西巴擔任其子的老師,主要是因為秦西巴的何種特點? (108年三等考題) 


11. 「有一個小故事說,一個生性慵懶邋遢的人,生活凌亂,邊幅不修,居處不堪入目。一天,有一位朋友送給他一束鮮花,他靜靜地欣賞那束花朵,覺得美極,便找出了塵封已久的花瓶,洗擦乾淨後,將花朵插起來。但桌上積滿了塵垢,擺上鮮花很不調和,於是便將桌子收拾清潔。但四顧屋內蛛網塵封,穢物雜陳,與桌上鮮花成為強烈對照,便開始整頓室內環境。室內整頓好了以後,看看院中亂草叢叢,垃圾處處,也覺不妥,便將四周也力加清除。然後覺得心中非常舒暢,但攬鏡一照,發現自己囚首垢面,衣衫齷齪,與整潔的環境、美麗的鮮花截然不配,只好再將自己梳洗修飾一番。最後,由於這一束花朵,使他整個的環境與人都更新了,美化了。而且由於外在的改變,也影響了他的心靈,使他在無形中接受了一個嶄新的人生觀。從一個頹唐慵懶的廢人,一變而成為一個奮發向上的青年了。」下列選項何者最切合這個小故事所要表達的含意? (105年四等考題) 


12. 下列對聯歌詠的人物,所指不正確的是: (102年三等考題) 


13. 下列四句分屬兩副對聯,請依文意與對聯的一般原則,選出正確的選項:a.做事當思利及人;b.立身要與古人爭;c.行事莫將天理錯;d.修身豈為名傳世。 (100年三等考題) 


14. 東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辛苦無此比,常有好容顏。我欲觀其人,晨去越河關。青松來路生,白雲宿簷端。知我故來意,取琴為我彈。上絃驚別鶴,下絃操孤鸞。願留就君住,從今至歲寒。下列何者最接近詩中旨意? (104年三等考題) 


15. 下列選項的說明何者正確? (104年三等考題) 


16. 李斯問孫卿子曰:「秦四世有勝,兵強海內,威行諸侯,非以仁義為之也,以便從事而已。」孫卿子曰:「非汝所知也!汝所謂便者,不便之便也;吾所謂仁義者,大便之便也。彼仁義者,所以脩政者也;政脩則民親其上,樂其君,而輕為之死。故曰:凡在於軍,將率末事也。秦四世有勝,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軋己也,此所謂末世之兵,未有本統也。」(《荀子.議兵》)
下列選項,何者對上文的解釋正確? (109年三等考題) 


17. 莊子說:「假如我與你辯論,你勝過我,我未勝過你,你果真為是,我果真為非嗎?我勝過你,你未勝過我,我果真為是,你果真為非嗎?究竟是我們兩人之中,有一人為是,有一人為非呢?還是我們兩人同時為是,或者同時為非呢?這是我與你不能相知的。」下列選項中,何者敘述最接近莊子在上文中所表達的看法? (105年四等考題) 


18. 「張潮說『胸懷丘壑,城市無異山林;興寄煙霞,閻浮有如蓬島』時,他所強調的,也無非就是一份生活上的藝術與閒情。閻浮為佛家語,指的是塵世、人間的意思。語云:『大隱隱朝市,小隱隱山林』──在種種惱人與充滿誘惑的環境中,猶能不受影響,甘之如飴,恬淡自持的人,非『大』而何?至於山林軼居之輩,潛隱避世,當然只好以『小』稱之了。」
下列選項,何者最符合本段文字的主旨? (109年四等考題) 


19. 下列文句的成語使用,何者不正確? (102年三等考題) 


20. 下列是一段散文,請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我喜歡中國人的除夕。 a.我至今仍喜歡「壓歲錢」這三個字,b.彷彿又回到了那領壓歲錢的歡欣,c.年事增長,再到除夕,d.那樣粗鄙直接,e.卻說盡了對歲月的惶恐、珍重,和一點點的撒賴與賄賂;(蔣勳〈無關歲月〉) (100年三等考題) 


21. 張季鷹縱任不拘,時人號為「江東步兵」。或謂之曰:「卿乃可縱適一時,獨不為身後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世說新語‧ 任誕》)張季鷹主要想傳達的是: (110年四等考題) 


22. 對立思維在語文中經常出現,如「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下列選項何者不屬於此種思維? (106年三等考題) 


23. 「賈府管理得好,外面人看著都是王熙鳳的功勞,明白底細,就知道平兒才是關鍵。王熙鳳像好大喜功的帝王,可以叱吒風雲,然而真正使社會穩定富饒的力量,常常不是霸氣的帝王,而是幾個個性內斂、安靜做事、穩重又不爭功的名相。」根據上面這段話,使社會安穩富饒的應該是歷史上那一位宰相? (104年四等考題) 


24. 「其實最精緻最恣縱的聊天應該是讀書了,或清茶一盞邀來莊子,或花間置酒單挑李白,如果嫌古人渺遠,則不妨與辛稼軒、曹雪芹同其歌哭,如果你嚮往更相近的跫音,便不妨拉住梁啟超或胡適之來聒絮一番。」(張曉風〈精緻的聊天〉)下列選項最接近上文旨趣的是: (101年四等考題) 


25. 祠堂大門兩側的對聯,往往就是一幅微型家譜,訴說著祖先的豐功偉業。下列對聯與姓氏的組合,何者錯誤? (104年三等考題) 


26. 火葬場的爐門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屜,緩緩往前滑行。沒有想到可以站得那麼近,距離爐門也不過五公尺。雨絲被風吹斜,飄進長廊內。我掠開雨濕了前額的頭髮,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記得這最後一次的目送。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下列敘述,何者不代表作者的心情? (106年四等考題) 


27. 古人曾以「此其遺風餘澤,沾馥後人者特非一日」(《宣和書譜.張彥遠》)說明前人對後世的影響,下列選項與此言最相近的選項是? (105年四等考題) 


28. 狙氏子不得父術,而得雞之性焉。其畜養者,冠距不舉,毛羽不彰,兀然若無飲啄意。洎見敵,則他雞之雄也;伺晨,則他雞之先也,故謂之天雞。狙氏子死,傳其術於子焉。乃反先人之道,非毛羽彩錯嘴距銛利者,不與其棲。無復向時伺晨之儔,見敵之勇,峨冠高步,飲啄而已。吁!道之壞也,有是夫!(羅隱《讒書》)依據上文,狙氏子所飼雞隻的特徵是: (107年三等考題) 


29.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文中的「靜」最切近下列的選項是: (101年四等考題) 


30. 杜甫〈贈衛八處士〉:「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所謂「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其情境與下列何者相近? (102年三等考題) 


31. 「透視學是研究人站在一個固定地點看出去的主觀景界,西洋人站在固定地點,由固定角度透視深空,他對這無窮空間的態度是追尋的、控制的、冒險的、探索的。而中國畫家、詩人寧採取『俯仰自得,遊心太玄』、『目既往還,心亦吐納』的看法,古人詩句常於有限中見到無限,又於無限中回歸有限。他的意趣不是一往不返,而是迴旋往復的。」下列選項,何者不符合上述中國詩畫之意境? (110年四等考題) 


32. 「文章既書成,而面對眼前的文字時,作者的身分便即刻轉成讀者的身分。我是我文章最初的讀者。讀者的我,對作者的我,經由文字變成既熟悉又陌生的關係。好比在一面大鏡前,那鏡中的身影明明是自己,但是看著鏡中身影的自己的眼睛,卻似乎變成了另一個人的眼睛,所以會禁不住去掠一掠散亂的髮絲,或整一整微皺的衣襟。讀者對作者,難免有所挑剔。」根據上文,下列敘述最接近文意的是: (110年四等考題) 


33. 下列各組詞語,何者意思兩兩不同? (108年三等考題) 


34. 「接近溪谷時,大哥停了下來,指著地面乾枯的樹枝說:『這是熊爬樹折斷的。』我抱著『他怎麼知道』的疑問,察看附近的青剛櫟及臺灣雅楠的樹幹,果真發現黑熊的爪痕。即使我相信原住民生態知識的價值,但真正和它正面接觸時,我才發現,自己的邏輯和這近十年來所受的科學訓練,在這片依自然法則運作下的叢林,以及非科學、非主流範疇的大哥面前,正受著嚴苛的挑戰與考驗。」下列敘述,最接近文中「我」的想法的是: (110年四等考題) 


35.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種不起眼的動物叫吸血蝙蝠。它身體極小,卻是野馬的天敵。這種蝙蝠靠吸動物的血生存,它在攻擊野馬時,常附在馬腿上,用鋒利的牙齒極敏捷地刺破野馬的腿,然後用尖尖的嘴吸血。無論野馬怎麼蹦跳、狂奔,都無法驅逐這種蝙蝠。蝙蝠卻可以從容地吸附在野馬身上,直到吸飽吸足,才滿意地飛去,而野馬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無可奈何地死去。動物學家們在分析這一問題時,一致認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遠不會讓野馬死去,野馬的死亡是它暴怒的習性和狂奔所致。」
下列選項,最符合上文旨意的是: (110年三等考題) 


36. 「翻開旅行手記,在每一個陌生的異國城市,記載每一次的旅行經歷,從扉頁寫到末頁,而後回到生長的島國,手記不再像撕開包裝紙時那般的新,甚至沾染到咖啡或紅茶的汁液,一如旅行人的心也帶回些許生命的滄桑與疲倦。打開書桌上的燈,靜靜翻看手記裡走過的旅程,除了匆忙、潦草的文字還貼著某個美術館的門票,某個城市機場稅,一場歌劇的入場券等等……。好像長長的夢,卻是真正走過。」根據本文,下列選項何者不屬於作者「手記」收藏的範圍? (107年四等考題) 


37. 下列各文句的解說,何者錯誤? (109年四等考題) 


38. 「《易》曰:『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鮮不及矣。』是故德不稱其任,其禍必酷;能不稱其位,其殃必大。」(王符《潛夫論.忠貴》)依據上下文意,空格處最適合填入的文句是: (106年三等考題) 


39. 孔子之去齊,接淅而行。去魯,曰:「遲遲吾行也。」去父母國之道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處而處,可以仕而仕,孔子也。(《孟子.萬章下》)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106年四等考題) 


40. 大家正在就這個問題交換意見,我不贊成A也不贊成B,可是當我對贊成A結論的人說:「你是不是可以說一下,你得到這個結論的思考過程?」對方說:「那你就是贊成B嘍。」(改寫自蔣勳《孤獨六講》)根據這段文字,作者認為「對方」會有如此反應的原因是: (103年四等考題) 


41. 下列「 」中的語詞使用,何者最恰當? (106年三等考題) 


42. 下列那一個文句沒有描寫到月光? (99年三等考題) 


43. 為了體驗自然,閱讀許多生態環保的書,對大地多了一些新的體認,大自然的一景一物,不是用來私有,而是瀏覽的。童年養貓、養狗、養鳥、養野兔、養野猴子、養山豬的我,再也不喜歡這些玩意兒,在生態專家的眼中,所有以「籠」伺候的養育法,都是非人道的。本文與《莊子.養生主》那句話的意思最為相近? (107年四等考題) 


44. 安迪.沃荷被譽為「二十世紀最有名的畫家」。他的大部分畫作取自現實題材,「普普藝術大師」的稱號於焉誕生。許多人鄙夷他、質疑他,認為他把藝術的層次降低了;然而,人們仍舊無法忽視他的藝術成就。他的表現,使原本精緻高貴、專屬上流社會的品味,變成了人人可懂、販夫走卒皆可佇足圍觀的格調。更重要的是,藝術也可以創造大量財富。下列關於安迪.沃荷的敘述,何者錯誤? (106年四等考題) 


45. 「關於藝術,畢卡索說了兩句名言,一句是『藝術是一種謊言,但卻能讓我們了解真相』,另一句是『對我而言,一幅畫就是破壞的總和』;他怎麼可能呆笨到『如實呈現眼睛所看到的東西』呢?他的變臉畫風雖得自於非洲藝術,但卻也是對非洲藝術的『破壞』。他畫一個人,就是有意地『破壞』那個人的臉形,因為破而後能立,他要建立的是『心靈的真實』,而非『眼見的真實』。我相信,藝術不是『對自然的模仿』,而是『對自然的破壞』,偉大的畫家是引導我們用『另一種眼睛』(心靈之眼)觀看這個世界的人。」(王溢嘉〈畢卡索要變臉〉)文中認為畢卡索以破壞的方式去畫一個人的臉,目的何在? (101年四等考題) 


46. 世界各國時有不肖人士,藉由宗教形式欺騙他人「盲信」而從中獲利,甚至因此造成許多社會案件。然而過去古人也記錄了類似的歷史事件。下列古人的文章,何者未批評「盲信」的行為? (106年三等考題) 


47. 下列楹聯,何者適用於武聖關公廟? (109年四等考題) 


48. 「有自信的老闆不喜歡唯唯諾諾的員工,因為這樣的員工不能提供不同的想法;他也不會喜歡傲慢的部屬,因為他們常惹是生非。員工最喜歡的老闆,也是有自信的老闆,因為他不需要用凶狠來維持權威。」下列選項,何者最符合文中所描述「有自信的老闆」? (107年三等考題) 


49. 卞莊子欲刺虎,館豎子止之,曰:「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爭,爭則必 , 則大者傷,小者死,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卞莊子以為然,立須之。有頃,兩虎果 ,大者傷,小者死。莊子從傷者而刺之,一舉果有雙虎之功。(《史記.張儀列傳》)
下列選項,最符合本文意旨的是: (109年四等考題) 


50. 「所謂『線性關係』是指在同一個個體中,會有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變化。如果能跳出『線性關係』的侷限,可以使我們對人生產生更圓融的看法。譬如一般人看一根木柴燒成灰燼,會認為木柴在先,灰燼在後。但是,我們不要以為『後來的灰燼』就是『以前的木柴』,意即木柴就是木柴,灰燼就是灰燼,因為每一個剎那都是獨立的,都是『無盡的現在』。」根據上文,下列選項何者並非「線性關係」? (107年三等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