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臨皋亭下八十數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嵋雪水,吾飲食沐浴皆取焉,何必歸鄉哉!「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
依據上文,下列選項何者與「 」內文句意義最相近? (109年四等考題) 


2. 「文章既書成,而面對眼前的文字時,作者的身分便即刻轉成讀者的身分。我是我文章最初的讀者。讀者的我,對作者的我,經由文字變成既熟悉又陌生的關係。好比在一面大鏡前,那鏡中的身影明明是自己,但是看著鏡中身影的自己的眼睛,卻似乎變成了另一個人的眼睛,所以會禁不住去掠一掠散亂的髮絲,或整一整微皺的衣襟。讀者對作者,難免有所挑剔。」根據上文,下列敘述最接近文意的是: (110年四等考題) 


3. 「《易》曰:『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鮮不及矣。』是故德不稱其任,其禍必酷;能不稱其位,其殃必大。」(王符《潛夫論.忠貴》)依據上下文意,空格處最適合填入的文句是: (106年三等考題) 


4. 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下列選項,何者最接近文中所謂的「反求諸己」? (109年三等考題) 


5. 序數詞用來表示事物的順序,譬如「第一」、「第五」等,但是,序數並非一定需用「第」表示,譬如「三年級」中的「三」,就是「第三」的意思。請問下列選項中用引號括起來的詞彙,何者不是序數詞? (102年三等考題) 


6. 下列詩句中,作者面對「青山」時,最有人生滄桑之感的選項是: (105年三等考題) 


7. 「同樣二十四小時,對於時間的感知每個人卻不相當:小鎮的老人用十分鐘過一條窄街,同時間,都市的運將開著火戰車似的計程車衝到天那一方;紐約華爾街股市幾分鐘一個人生,而湄南河沿岸的人們用手肘撐著下巴,就這樣盯著長舢舨來來去去過一天。時間果然能屈能伸-不然為什麼快樂總是像放煙火,而老人家總抱怨『一暝落落長』。」下列選項,何者最接近上文旨意? (108年四等考題) 


8. 子輿與子桑友,而霖雨十日。子輿曰:「子桑殆病矣!」裹飯而往食之。至子桑之門,則若歌若哭,鼓琴曰:「父邪!母邪!天乎!人乎!」有不任其聲而趨舉其詩焉。子輿入,曰:「子之歌詩,何故若是?」曰:「吾思夫使我至此極者而弗得也。父母豈欲吾貧哉?天無私覆,地無私載,天地豈私貧我哉?求其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極者,命也夫!」(《莊子.大宗師》)根據文意,子輿前去探訪子桑的主要原因是: (108年四等考題) 


9. 下列「 」中的語詞使用,何者最恰當? (106年三等考題) 


10. 「廈門大清郵政,其遞信延遲及刁難失竊,種種弊端,盡人皆知,近日又有一案發覺。先是廈門石埕街泰生號,有絲線一梱配寄該局,遞交廣東某號,亦曾保險領單為據。詎是日經手之局員蔣某,竟敢將該絲線全數匿竊不寄,延至前日,由泰生號主人查獲贓證,始能破案。蓋蔣某匿竊絲線之後,先以半數押質於典舖,既又以半數私售於某店,不料該店買後被泰生主人觸見,認明為本號貨物,乃向郵政理較,因而事乃暴發。」下列選項,最接近上文旨趣的是: (110年四等考題) 


11. 「好的諷刺作品古今中外皆十分罕見,其困難處在於如何巧妙地彰顯被諷刺對象的癡妄與顢頇,卻不流於尖刻地挖苦,使讀者在讀罷掩卷之際,並不痛惡被諷對象,而是對人性弱點產生無限憐憫,在會心的一笑間有小小的澈悟。……不過近幾年諷刺文學頗有消匿的跡象,原因並不是檯面上的人物品行有所提升,而是隨著傳媒的蓬勃,各種挖暗瘡、揭陰私的事每天都在發生,『諷刺文學』這種委婉、清淡的口味已不能滿足讀者。」
根據上文,近幾年諷刺文學頗有消匿的跡象,主要原因在於: (110年三等考題) 


12. 狙氏子不得父術,而得雞之性焉。其畜養者,冠距不舉,毛羽不彰,兀然若無飲啄意。洎見敵,則他雞之雄也;伺晨,則他雞之先也,故謂之天雞。狙氏子死,傳其術於子焉。乃反先人之道,非毛羽彩錯嘴距銛利者,不與其棲。無復向時伺晨之儔,見敵之勇,峨冠高步,飲啄而已。吁!道之壞也,有是夫!(羅隱《讒書》)依據上文,狙氏子所飼雞隻的特徵是: (107年三等考題) 


13. 文王問於呂望曰:「為天下若何?」對曰:「王國富民,霸國富士,僅存之國富大夫,亡道之國富倉府,是謂上溢而下漏。」(劉向《說苑.政理》)下列選項,何者最接近本文旨意? (107年四等考題) 


14. 「或命巾車,或棹孤舟。」的「棹」字是名詞活用作動詞,下列文句「」的字,何者也是名詞當動詞使用: (102年三等考題) 


15. 下列選項,最能表達「學習不求甚解」的是: (109年四等考題) 


16. 「有人稱譽費曼這位諾貝爾獎得主是『另一種鼓聲』。費曼特別強調多元化思考的意義,他說:『如果每個學生只會跟從同一個風潮的角度去看待電動力學或場論,那麼為了理解強交互作用而提出的假設,其種類就受到限制。』他們都願意去聽一聽另一種鼓聲。」根據上文,「聽見另一種鼓聲」就一個科學家而言代表什麼意義? (108年四等考題) 


17. 文學之美有陰柔與陽剛,如:「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屬於陽剛美。下列選項具有陽剛美的是: (108年四等考題) 


18. 孟孫獵而得麑,使秦西巴持歸烹之,麑母隨之而?。秦西巴弗忍,縱而予之。孟孫歸,求麑安在,秦西巴對曰:「其母隨而?,臣誠不忍,竊縱而予之。」孟孫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於君,今以為子傅,何也?」孟孫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況於人乎!」(《淮南子‧ 人間》)孟孫讓秦西巴擔任其子的老師,主要是因為秦西巴的何種特點? (108年三等考題) 


19. 「對於出版社也好,新聞記者也好,責任編輯也好,不能只顧眼前,也應該講一點職業道德。法律應該是公正而周到的,但不應忘記高於法律的還有道德準則,它的價值,它的力量,會更高更大,它需要通過作品來體現,更要以文化人的自我鑄造來換取。因為崇高的理想,凝重的節操和博大精深的科學、超凡脫俗的藝術,均具有非商業化的特質。強求人類的文化精粹,去符合某種市場規則,會使科學和文藝『市儈化』,喪失真正進步的可能與希望。」
依據上文,作者認為從事文化、傳播工作者,應有何自我期許? (109年三等考題) 


20. 「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眸」,是作者藉由描寫對方,委婉表達自己的情思。下列選項何者也運用這種手法? (104年四等考題) 


21. 蘇軾〈書李簡夫詩集後〉所稱「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飢則扣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延客。古今賢之,貴其真也」,最貼切的對象是: (99年三等考題) 


22. 「耶魯大學不斷投入資金,支持各種學生社團和競賽,特別是演講和辯論,從中發掘具有領導潛力的人才,同時,也重視學生與當地社區的互動。耶魯過去一向認為紐哈芬像個討厭的窮親戚,直到近幾年才改變態度。耶魯學生在醫院、學校、老人院擔任義工的占百分之八十以上。他們認為,紐哈芬雖然讓人生畏,卻也使他們認識現代社會的問題。」依據上文,最符合耶魯大學教育方針的是: (108年三等考題) 


23.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肉腐生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乃作。強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穢在身,怨之所構。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溼也。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醯酸而聚焉。(《荀子 ‧ 勸學》)上述引文所傳達的主旨與下列選項何者最為相近? (103年三等考題) 


24. 下列文句中成語的使用,何者正確? (103年三等考題) 


25. 「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於齊,裂裳裹足,日夜不休。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公輸盤。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願藉子殺之。』公輸盤不說。子墨子曰:『請獻十金。』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公輸盤服。」(《墨子.公輸篇》)依上文所述,墨子採用何種談辯技巧,達到屈服對手的目的? (105年三等考題) 


26. 對立思維在語文中經常出現,如「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下列選項何者不屬於此種思維? (106年三等考題) 


27. 莊子說:「假如我與你辯論,你勝過我,我未勝過你,你果真為是,我果真為非嗎?我勝過你,你未勝過我,我果真為是,你果真為非嗎?究竟是我們兩人之中,有一人為是,有一人為非呢?還是我們兩人同時為是,或者同時為非呢?這是我與你不能相知的。」下列選項中,何者敘述最接近莊子在上文中所表達的看法? (105年四等考題) 


28. 下列選項文句中的詞語,何者使用最恰當? (104年四等考題) 


29. 大家正在就這個問題交換意見,我不贊成A也不贊成B,可是當我對贊成A結論的人說:「你是不是可以說一下,你得到這個結論的思考過程?」對方說:「那你就是贊成B嘍。」(改寫自蔣勳《孤獨六講》)根據這段文字,作者認為「對方」會有如此反應的原因是: (103年四等考題) 


30. 「所謂眼界,或許在歐美人聽來不甚清楚,讓吾們再來解釋一番,即中國的繪畫是假定在很高很高的山嶺寫作的。你倘使在很高的高度,例如從飛翔於離地面六千呎的飛機上所獲得的印象,他的眼界一定與處於尋常平面所獲得的眼界不同。當然,測視點的地位越高,則幅合於中心點的線條愈稀。」(林語堂〈藝術家生活〉)引文中所述為繪畫之眼界,其情境與下列何者相近? (106年三等考題) 


31. 「(臺灣)島上住民開始迎接現代文化的降臨,完全不是出自主觀願望,而是因為淪為日本殖民地而被迫接受。因此,『現代』一詞所具備的意義,比起西方現代的崛起還要複雜。如果是從社會內部緩慢改造,配合政治經濟的相應變革,而且是以漸進的速度慢慢前進,則現代化所帶來的文化衝突,就不可能那麼劇烈。」
下列選項,何者最符合上文旨意? (110年三等考題) 


32. 除夕當天,母親要蒸好幾百個饅頭。數量多到這樣,過年以後一兩個月,我們便重複吃著一再蒸過的除夕的饅頭。而據母親說,我們離開故鄉的時候,便是家鄉的鄰里們滙聚了上百個饅頭與白煮鷄蛋,送我們一家上路的。饅頭蒸好,打開籠蓋的一刻,母親特別緊張,她的慎重的表情也往往使頑皮的我們安靜下來,彷彿知道這一刻寄託著她的感謝、懷念,她對幸福圓滿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祝願。我當時的工作便是拿一枝筷子,沾了調好的紅顏色,在每一個又胖又圓冒著熱氣的饅頭正中央點一個鮮麗的紅點。(蔣勳〈無關歲月〉)根據上文,作者藉由過年前母親的忙碌所表達的心念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33. 為了體驗自然,閱讀許多生態環保的書,對大地多了一些新的體認,大自然的一景一物,不是用來私有,而是瀏覽的。童年養貓、養狗、養鳥、養野兔、養野猴子、養山豬的我,再也不喜歡這些玩意兒,在生態專家的眼中,所有以「籠」伺候的養育法,都是非人道的。本文與《莊子.養生主》那句話的意思最為相近? (107年四等考題) 


34. 〈介之推不言祿〉:「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下列選項中之「上下」,何者與本文中「上下」意義相同? (103年四等考題) 


35. 韓愈〈獲麟解〉:「麟之為靈昭昭也。詠於《詩》,書於《春秋》,雜出於傳記百家之書;雖婦人小子皆知其為祥也。然麟之為物,不畜於家,不恆有於天下。其為形也不類,非若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則,雖有麟,不可知其為麟也。角者吾知其為牛,鬣者吾知其為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則其謂之不祥也亦宜。雖然,麟之出,必有聖人在乎位。麟為聖人出也;聖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為不祥也。又曰:『麟之所以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聖人,則謂之不祥也亦宜。」根據上文,韓愈認為「麟之出不待聖人,則謂之不祥也亦宜。」下列選項,何者最接近其旨意? (109年三等考題) 


36. 下列關於「章回小說」的敘述,正確的是: (99年三等考題) 


37. 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皆起於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惡殊方。是以九家之術, 出並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取合諸侯。其言雖殊,辟猶水火,相滅亦相生也;仁之與義,敬之與和,相反而皆相成也。《易》曰:「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今異家者各推所長,窮知究慮,以明其指。雖有蔽短,合其要歸,亦六經之支與流裔。使其人遭明王聖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禮失而求諸野。」(班固〈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序〉)依據上文,下列何者正確? (107年四等考題) 


38. 「當代的隱私權內涵,是在不受政府限制的情況下從事特定行為,而傳統的隱私權內涵,則是保護特定私人事實不受公眾注意。新式隱私權保護的是人的『做特定重大決定的獨立性』,而舊式隱私權則保護人『避免私人事務遭揭露』的利益。將隱私與自主性視為一體的論述,不僅模糊隱私權內涵的轉移過程,更限制支持隱私權的論述範圍。」
關於上文敘述,何者正確? (110年三等考題) 


39. 「有一個小故事說,一個生性慵懶邋遢的人,生活凌亂,邊幅不修,居處不堪入目。一天,有一位朋友送給他一束鮮花,他靜靜地欣賞那束花朵,覺得美極,便找出了塵封已久的花瓶,洗擦乾淨後,將花朵插起來。但桌上積滿了塵垢,擺上鮮花很不調和,於是便將桌子收拾清潔。但四顧屋內蛛網塵封,穢物雜陳,與桌上鮮花成為強烈對照,便開始整頓室內環境。室內整頓好了以後,看看院中亂草叢叢,垃圾處處,也覺不妥,便將四周也力加清除。然後覺得心中非常舒暢,但攬鏡一照,發現自己囚首垢面,衣衫齷齪,與整潔的環境、美麗的鮮花截然不配,只好再將自己梳洗修飾一番。最後,由於這一束花朵,使他整個的環境與人都更新了,美化了。而且由於外在的改變,也影響了他的心靈,使他在無形中接受了一個嶄新的人生觀。從一個頹唐慵懶的廢人,一變而成為一個奮發向上的青年了。」下列選項何者最切合這個小故事所要表達的含意? (105年四等考題) 


40. 下列各生活用語對應的詞語,何者表達的意思不相近? (110年三等考題) 


41. 下述「楹聯」與「行業」配合完全正確的選項是:甲:無慮風雲多不測,何愁水火太無情──保險業;乙:烹雪應憑陶學士,辨泉好待陸仙人──中藥店;丙:從此談心有捷徑,何須握手始言歡──電信業;丁:因知緩急人常有,豈可權衡我獨無──典當業;戊:還我廬山真面目,愛她秋水舊風采──醫美業 (104年四等考題) 


42. 「人皆以孔子為大聖,吾亦以為大聖;皆以老、佛為異端,吾亦以為異端。人人非真知大聖與異端也,以所聞於父師之教者熟也;父師非真知大聖與異端也,以所聞於儒先之教者熟也;儒先亦非真知大聖與異端也,以孔子有是言也。其曰『聖則吾不能』,是居謙也。其曰『攻乎異端』,是必為老與佛也。儒先臆度而言之,父師沿襲而誦之,小子朦聾而聽之。萬口一詞,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自知也。不曰『徒誦其言』,而曰『已知其人』;不曰『強不知以為知』,而曰『知之為知之』。至今日,雖有目,無所用矣!余何人也,敢謂有目?亦從眾耳。既從眾而聖之,亦從眾而事之。是故吾從眾事孔子於芝佛之院。」(李贄〈題孔子像於芝佛院〉)根據上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03年三等考題) 


43. 《後漢書.逸民傳》記載韓康事跡:「時有女子從(韓)康買藥,康守價不移,女子怒曰:『公是韓伯休那?乃不二價乎?』康歎曰:『我本欲避名,今小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藥為?』乃遯入霸陵山中。」下列關於韓康的敘述何者錯誤? (105年四等考題) 


44. 張季鷹縱任不拘,時人號為「江東步兵」。或謂之曰:「卿乃可縱適一時,獨不為身後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世說新語‧ 任誕》)張季鷹主要想傳達的是: (110年四等考題) 


45. 下列那一個選項裡的詩境,是描寫少女對鏡的情境? (99年三等考題) 


46. 「『痛苦』和『快樂』其實一牆之隔,他們是一對孿生兄弟。譬如一位嗜好閱讀或聽音樂的人,弄到後來,愛閱讀的人總想再往前跨一步,也能成為作家;愛樂者也一樣,總有一天,他渴望自己成為小提琴家、鋼琴家、聲樂家或者指揮家,而這跨越的一步,就會碰觸痛苦。所以嗜好還是止於做一位玩票者,對名和利推得愈遠愈好。」下列選項,何者最接近上文旨意? (107年三等考題) 


47. 「三千年!人生的小永恆。一枝嫩芽成長為如今的參天巨樹。想當初,細小的種子方破土萌芽,商湯王或已弔民伐罪,希伯萊王國尚未建立,人類文明,猶是剛出生的嬰兒,世界單純而稚拙。然而,不過是幾番滄海桑田、幾番盛亡興衰、幾番春雲秋夢,才一眨眼,三千年時光竟洶湧而過,千堆雪騰空捲起,淘盡舊有一切,人間,早已是另番面目。」上文作者仰望神木,感嘆時代興衰,化用了下列何句以呼應歷史? (110年四等考題) 


48. 「醫生是一種特殊的行業,它和神職人員一樣,具有很濃厚的獻身意味,神職人員盜取了『天國的奧秘』,醫生則盜取了『生命的奧秘』,他們享有一般人享受不到的『特權』,他們均是逾越了人生的某種範圍,而必須為此付出他們的許諾及誓言的人。」本文旨在強調: (106年三等考題) 


49. 「成功的藝術品不僅具有歷史性,同時也具有開放性。它隨著時代,隨著讀者觀眾而不斷更新,不斷展示出新的意味。」
下列選項,何者最接近本文意旨? (109年四等考題) 


50. 「僕往聞庸蜀之南,恆雨少日,日出則犬吠。」此「蜀犬吠日」比喻: (102年四等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