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文句畫底線處的成語運用,正確的選項是: (100年三等考題) 


2. 古人曾以「此其遺風餘澤,沾馥後人者特非一日」(《宣和書譜.張彥遠》)說明前人對後世的影響,下列選項與此言最相近的選項是? (105年四等考題) 


3. 「張潮說『胸懷丘壑,城市無異山林;興寄煙霞,閻浮有如蓬島』時,他所強調的,也無非就是一份生活上的藝術與閒情。閻浮為佛家語,指的是塵世、人間的意思。語云:『大隱隱朝市,小隱隱山林』──在種種惱人與充滿誘惑的環境中,猶能不受影響,甘之如飴,恬淡自持的人,非『大』而何?至於山林軼居之輩,潛隱避世,當然只好以『小』稱之了。」
下列選項,何者最符合本段文字的主旨? (109年四等考題) 


4. 「『痛苦』和『快樂』其實一牆之隔,他們是一對孿生兄弟。譬如一位嗜好閱讀或聽音樂的人,弄到後來,愛閱讀的人總想再往前跨一步,也能成為作家;愛樂者也一樣,總有一天,他渴望自己成為小提琴家、鋼琴家、聲樂家或者指揮家,而這跨越的一步,就會碰觸痛苦。所以嗜好還是止於做一位玩票者,對名和利推得愈遠愈好。」下列選項,何者最接近上文旨意? (107年三等考題) 


5. 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問一言輒酬數百,責其指歸,或無要會。鄴下諺云:『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此段文意以下列成語形容,何者最恰當? (105年三等考題) 


6. 南頓張助於田中種禾,見李核,欲持去,顧見空桑,中有土,因植種,以餘漿溉灌。後人見桑中反復生李,轉相告語。有病目痛者,息陰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謝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眾犬吠聲,盲者得視,遠近翕赫,其下車騎常數千百,酒肉滂沱。間一歲餘,張助遠出來還,見之,驚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種耳。」因就斫之。(干寶《搜神記》)根據上文,下列選項何者最符合文意? (108年三等考題) 


7. 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夢其人即病,病即彌連,至手畫形容傳於世而後死。死三年矣,復能溟莫中求得其所夢者而生。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必因薦枕而成親,待挂冠而為密者,皆形骸之論也。傳杜太守事者,仿佛晉武都守李仲文、廣州守馮孝將兒女事。予稍為更而演之。至於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漢睢陽王收拷談生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盡。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邪?(湯顯祖《牡丹亭記.題辭》)根據上文,下列不符合作者撰文旨意的選項是: (105年三等考題) 


8.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古詩十九首 ‧ 生年不滿百〉)與本詩意涵最為接近的是下列那一選項? (103年四等考題) 


9. 子輿與子桑友,而霖雨十日。子輿曰:「子桑殆病矣!」裹飯而往食之。至子桑之門,則若歌若哭,鼓琴曰:「父邪!母邪!天乎!人乎!」有不任其聲而趨舉其詩焉。子輿入,曰:「子之歌詩,何故若是?」曰:「吾思夫使我至此極者而弗得也。父母豈欲吾貧哉?天無私覆,地無私載,天地豈私貧我哉?求其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極者,命也夫!」(《莊子.大宗師》)根據文意,子輿前去探訪子桑的主要原因是: (108年四等考題) 


10. 下列文句中成語的使用,何者正確? (103年三等考題) 


11. 「成功的藝術品不僅具有歷史性,同時也具有開放性。它隨著時代,隨著讀者觀眾而不斷更新,不斷展示出新的意味。」
下列選項,何者最接近本文意旨? (109年四等考題) 


12. 「接近溪谷時,大哥停了下來,指著地面乾枯的樹枝說:『這是熊爬樹折斷的。』我抱著『他怎麼知道』的疑問,察看附近的青剛櫟及臺灣雅楠的樹幹,果真發現黑熊的爪痕。即使我相信原住民生態知識的價值,但真正和它正面接觸時,我才發現,自己的邏輯和這近十年來所受的科學訓練,在這片依自然法則運作下的叢林,以及非科學、非主流範疇的大哥面前,正受著嚴苛的挑戰與考驗。」下列敘述,最接近文中「我」的想法的是: (110年四等考題) 


13. 杜甫〈贈衛八處士〉:「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所謂「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其情境與下列何者相近? (102年三等考題) 


14. 下列各文句中的「左」字,有負面意思的是: (99年三等考題) 


15. 鍾馗專好吃鬼。其妹與他做生日,寫禮帖云:「酒一尊,鬼兩個,送與哥哥做點剁。哥哥若嫌禮物少,連挑擔的是三個。」鍾馗看畢,命人將三個鬼俱送庖人烹之。擔上鬼看挑擔者曰:「我們死是本等,你如何挑這個擔子?」(《笑贊》)根據上文,若給挑擔者一句忠告,下列選項的敘述,何者最為貼切? (108年四等考題) 


16.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首唐代虞世南的詠物詩在描寫何種動物? (103年三等考題) 


17. 《左傳.成公二年》描述齊國與晉國的戰爭曰:「癸酉,師陳於鞌。邴夏御齊侯,逢丑父為右。晉解張御郤克,鄭丘緩為右。齊侯曰:『余姑翦滅此而朝食。』不介馬而馳之。」
根據引文,最適合用來形容齊侯的選項是: (109年三等考題) 


18. 一個道:「我今日看見一張顏魯公的墨跡,那骨董掮客要一千元,字寫得真好,看了他,再看那石刻的碑帖,便毫無精神了。」一個道:「只要是真的,就是一千元也不貴,何況他總還要讓點呢!但不知寫的是甚麼?」那一個道:「寫的是蘇東坡〈前赤壁賦〉。」這一個道:「那麼明日叫他送給我看。」我方才好容易把笑忍住了,忽然又聽了這一問一答,又害得我咬牙忍住;爭奈肚子裡偏要笑出來,倘再忍住,我的肚腸可要脹裂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上文所述,可笑之處何在? (107年三等考題) 


19.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短歌行〉)根據上文,下列選項敘述何者錯誤? (102年四等考題) 


20. 火葬場的爐門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屜,緩緩往前滑行。沒有想到可以站得那麼近,距離爐門也不過五公尺。雨絲被風吹斜,飄進長廊內。我掠開雨濕了前額的頭髮,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記得這最後一次的目送。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下列敘述,何者不代表作者的心情? (106年四等考題) 


21. 屈原〈離騷〉:「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其中「美人遲暮」意謂: (102年四等考題) 


22. 下列各組詞語,意義相同的是: (105年四等考題) 


23. 「相劍者曰:『白所以為堅也,黃所以為牣也,黃白雜則堅且牣,良劍也。』難者曰:『白所以為不牣也,黃所以為不堅也,黃白雜則不堅且不牣也。又柔則錈,堅則折,劍折且錈,焉得為利劍?』劍之情未革,而或以為良,或以為惡,說使之也。故有以聰明聽說,則妄說者止;無以聰明聽說,則堯、桀無別矣。」(《呂氏春秋.別類》)這則故事,旨在說明: (105年四等考題) 


24. 在這種空氣之中,自然謹愿與超脫二派,殺身成仁,臨危不懼,如□□之徒,或是儒冠儒服,一味做官,如儒家之徒,這是謹愿派。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如□□之徒,或是敝屣仁義,絕聖棄智,看穿一切如□□之徒,這是超脫派。有了超脫派,幽默自然出現了。引文中共有三個缺空處,依序填入最適宜的人名是下列那一選項? (106年四等考題) 


25. 《孟子.梁惠王》:「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根據上文,下列選項最適合「君子」的描述是: (107年三等考題) 


26. 閱讀下詩,選出符合作者觀點的選項:小勇憑勇氣,大勇尚智謀。荊卿屠狗爾,翻與虎狼仇。覆燕不足惜,終負於期頭。至今易水上,悲風常颼颼。咄哉張子房,乃欲效其尤;(吳鋐堂〈詠史〉) (100年三等考題) 


27. 韓愈〈獲麟解〉:「麟之為靈昭昭也。詠於《詩》,書於《春秋》,雜出於傳記百家之書;雖婦人小子皆知其為祥也。然麟之為物,不畜於家,不恆有於天下。其為形也不類,非若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則,雖有麟,不可知其為麟也。角者吾知其為牛,鬣者吾知其為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則其謂之不祥也亦宜。雖然,麟之出,必有聖人在乎位。麟為聖人出也;聖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為不祥也。又曰:『麟之所以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聖人,則謂之不祥也亦宜。」根據上文,韓愈認為「麟之出不待聖人,則謂之不祥也亦宜。」下列選項,何者最接近其旨意? (109年三等考題) 


28. 莊子說:「假如我與你辯論,你勝過我,我未勝過你,你果真為是,我果真為非嗎?我勝過你,你未勝過我,我果真為是,你果真為非嗎?究竟是我們兩人之中,有一人為是,有一人為非呢?還是我們兩人同時為是,或者同時為非呢?這是我與你不能相知的。」下列選項中,何者敘述最接近莊子在上文中所表達的看法? (105年四等考題) 


29. 列書信用語,何者完全正確? (105年三等考題) 


30.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種不起眼的動物叫吸血蝙蝠。它身體極小,卻是野馬的天敵。這種蝙蝠靠吸動物的血生存,它在攻擊野馬時,常附在馬腿上,用鋒利的牙齒極敏捷地刺破野馬的腿,然後用尖尖的嘴吸血。無論野馬怎麼蹦跳、狂奔,都無法驅逐這種蝙蝠。蝙蝠卻可以從容地吸附在野馬身上,直到吸飽吸足,才滿意地飛去,而野馬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無可奈何地死去。動物學家們在分析這一問題時,一致認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遠不會讓野馬死去,野馬的死亡是它暴怒的習性和狂奔所致。」
下列選項,最符合上文旨意的是: (110年三等考題) 


31. 「有人說,你對情緒要踩剎車而不是全然壓抑情緒。對情緒踩剎車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完全接受現在的自己,而這本身也就是肯定自己、肯定一切,肯定你來到這裡點點滴滴都活出過去的每一個瞬間。」
下列選項,何者符合文意? (110年三等考題) 


32. 下列選項文句中的詞語,何者使用最恰當? (104年四等考題) 


33. 下列何者正確? (107年四等考題) 


34. 「我們好像走江湖賣藝的人,每到一處,凡不急需用的物件,概不打開包裹,以便一有警又要撤退,不用再費事打包。我沒有度過游牧生活,諒想他們的生活一定還要簡單。我睡過各式各種?,現在看來幾塊木板拼起來的和彈簧的完全一樣,甚至明天睡什麼也不用關心,因為明天的也不一定是睡定不換的。一切聽天主的安排就是了。我已經對任何物件缺少了佔有心,尤其是珍貴物品。珍貴物品多數沒有什麼用處,不能久享,反有患失和拋棄的痛苦,不如沒有。」根據本文,可知作者體會的人生感受是: (104年四等考題) 


35. 昔有一國,國中一水,號曰狂泉。國人飲此水,無不狂。唯國君穿井而汲,獨得無恙。國人既並狂,反謂國主之不狂為狂,於是聚謀,共執國主,療其狂疾,火艾針藥,莫不畢具。國主不任其苦,於是到泉所酌水飲之,飲畢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眾乃歡然。(《宋書.袁粲傳》)
依據上文,下列選項最符合旨意的是: (110年三等考題) 


36. 下列是一段散文,請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我喜歡中國人的除夕。 a.我至今仍喜歡「壓歲錢」這三個字,b.彷彿又回到了那領壓歲錢的歡欣,c.年事增長,再到除夕,d.那樣粗鄙直接,e.卻說盡了對歲月的惶恐、珍重,和一點點的撒賴與賄賂;(蔣勳〈無關歲月〉) (100年三等考題) 


37. 「油桐花是夏天的號手,春天才去,便鼓動濃密的油桐葉,掀得漫山如醉如痴,誰能不燃起心頭熱絡的火?可是,最熱絡的,還是飄落的油桐花。說油桐花落,是斷不能形容為飄零的,因為它一點也沒有悽惋的殞命之感,反而是充滿歡欣的鮮活,落落大方而有韻致,像降落傘一樣,整朵整朵的飄,它可不願任風支使,而是駕風為翼,迴迴轉轉,很有節奏。誰能想像那是多麼壯闊的交響樂?誰又能體會到那滿山滿谷的花飛花舞的景象呢?」根據上文所述油桐花的飄落,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110年四等考題) 


38. 下列書信用語何者正確? (102年四等考題) 


39. 「同樣二十四小時,對於時間的感知每個人卻不相當:小鎮的老人用十分鐘過一條窄街,同時間,都市的運將開著火戰車似的計程車衝到天那一方;紐約華爾街股市幾分鐘一個人生,而湄南河沿岸的人們用手肘撐著下巴,就這樣盯著長舢舨來來去去過一天。時間果然能屈能伸-不然為什麼快樂總是像放煙火,而老人家總抱怨『一暝落落長』。」下列選項,何者最接近上文旨意? (108年四等考題) 


40. 下列選項引號中的詞語,替換後意思相似的是: (110年四等考題) 


41. 子曰:「『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誠哉是言也!」孔子的意旨,下列選項何者最正確? (108年四等考題) 


42. 安迪.沃荷被譽為「二十世紀最有名的畫家」。他的大部分畫作取自現實題材,「普普藝術大師」的稱號於焉誕生。許多人鄙夷他、質疑他,認為他把藝術的層次降低了;然而,人們仍舊無法忽視他的藝術成就。他的表現,使原本精緻高貴、專屬上流社會的品味,變成了人人可懂、販夫走卒皆可佇足圍觀的格調。更重要的是,藝術也可以創造大量財富。下列關於安迪.沃荷的敘述,何者錯誤? (106年四等考題) 


43. 下列各生活用語對應的詞語,何者表達的意思不相近? (110年三等考題) 


44. 狙氏子不得父術,而得雞之性焉。其畜養者,冠距不舉,毛羽不彰,兀然若無飲啄意。洎見敵,則他雞之雄也;伺晨,則他雞之先也,故謂之天雞。狙氏子死,傳其術於子焉。乃反先人之道,非毛羽彩錯嘴距銛利者,不與其棲。無復向時伺晨之儔,見敵之勇,峨冠高步,飲啄而已。吁!道之壞也,有是夫!(羅隱《讒書》),上文「道之壞也」所歎惋的「壞」是: (107年三等考題) 


45. 某木器工廠開業,若欲致贈匾額慶賀,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慶賀用語的是: (102年三等考題) 


46. 下列詞語的解釋,那一個選項是錯誤的? (99年三等考題) 


47. 下列選項,最能表達「學習不求甚解」的是: (109年四等考題) 


48. 大家正在就這個問題交換意見,我不贊成A也不贊成B,可是當我對贊成A結論的人說:「你是不是可以說一下,你得到這個結論的思考過程?」對方說:「那你就是贊成B嘍。」(改寫自蔣勳《孤獨六講》)根據這段文字,作者認為「對方」會有如此反應的原因是: (103年四等考題) 


49. 夫茅亭草舍,皆有經綸;菜隴瓜畦,具見規畫。一草一木,其布置亦有法度。淡泊而可免饑寒,徒步而不致委頓。良辰美景而匏樽不空,歲時伏臘而雞豚可辦,分花乞竹不須多費而自有雅人深致,疏池結籬不煩華侈而皆能天然入畫,此非經濟而何哉?(張英《聰訓齋語》)此段敘述,旨在強調: (108年三等考題) 


50. 「有人稱譽費曼這位諾貝爾獎得主是『另一種鼓聲』。費曼特別強調多元化思考的意義,他說:『如果每個學生只會跟從同一個風潮的角度去看待電動力學或場論,那麼為了理解強交互作用而提出的假設,其種類就受到限制。』他們都願意去聽一聽另一種鼓聲。」根據上文,「聽見另一種鼓聲」就一個科學家而言代表什麼意義? (108年四等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