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何者不是廢棄物處理之具體目標? 


2. 執行工作應力求切實,不得畏難、規避或無故稽延。 


3. 建設公司推出新建案,為吸引顧客看屋,於工地前道路兩旁,架設大型鷹架廣告物,影響行車安全,民眾若要投訴,應向何單位陳情 


4. 飲用水的微型塑膠,是指幾毫米以下的微粒? 


5. 有關地下水的敘述,下列何者為錯誤? 


6. 引擎之故障燈亮,但是引擎還會發動,其對策為: 


7. 依據「廢棄物清理法」第15條規定,物品或其包裝、容器經食用或使用後,足以產生下列性質之一之一般廢棄物,致有嚴重污染環境之虞者,由該物品或其包裝、容器之製造、輸入或原料之製造、輸入業者負責回收、清除、處理,並由販賣業者負責回收、清除工作。 


8. 廠商或與自己業務有關之利害關係人餽贈禮物給同居之小三,因為非有法律上親屬關係,不算違反廉政倫理規範。 


9. 感染性事業廢棄物(針筒、針頭、棉球等)屬於 


10. 基隆為台灣過去10年來,年平均降雨量最多的地方? 


11. 引擎冷卻水,何者為最佳: 


12. 下列有關空氣污染物戴奧辛之敘述何者正確? 


13. 引擎機油長久未定期更換,下列何種零件最易損壞: 


14. 臺灣植物面臨的危機主要歸納成三點,下列何者不是主要的原因? 


15. 引擎正常工作溫度應: 


16. 「潮汐發電」係利用何種原理? 


17. 某縣政府工務局中,副工程司小李如果假借出差,帶家人去花蓮遊玩,並向機關申領差旅費,涉犯哪一罪? 


18. 阿皮是在木工再生工廠工作的隊員,每天都要裁切角料木板,生活在木削灰塵噪音滿天飛的工作場所,請問下列選項何者不是保護阿皮自身健康的配件 


19. 張貼或噴漆廣告汙染定著物依廢棄物清理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可處新台幣 


20. 如何避免行人道垃圾桶被塞滿? 


21. 對於物料存放處所高差超過幾公尺以上時,應設置能使勞工安全上下作業使用之設備(如樓梯或梯子)? 


22. 廢棄物處理之最終處置不包括何者? 


23. 空氣污染防制專責人員應於勞動基準法所定工作時間內常駐公私場所,並專職執行業務,不得兼任環保法規以外其他法規所定專責(任)人員或從事其他與污染防制(治)無關之工作。 


24. 空氣品質指標(AQI)的副指標不包括下列何者? 


25. 燃燒四要素為何?(A)可燃物 (B)助燃物 (C)熱能 (D)連鎖反應 (E)二氧化碳。 


26. 下列物品不得交付回收 


27. 環境教育基金之用途,不包括下列哪一項? 


28. 不可以將電器廢棄物(如冷暖氣機、筆記型電腦或其他資訊產品),丟入焚化廠處理。 


29. 海洋廢棄物造成的影響,下列何者方式為非? 


30. 淨灘的最終目的是要清光所有的海洋垃圾以及進行環境的監測與調查、並將數據提交政府相關單位做政策的修正檢討。 


31. 無牌廢棄車輛經環保局依規定張貼清理通知書後,其車輛所有人行方不明無法通知或無法查明車輛所有人情形,由環保局公告,經公告多久無人認領或清理者,由環保局以廢棄物清除。 


32. 據統計,九成海漂垃圾是哪一類垃圾? 


33. 發現引擎過熱時應立即停車,但在高溫狀態下不可旋開水箱蓋以免燙傷。 


34. 將生活污水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可提升環境清潔。 


35. 堆肥法係利用廣泛分布於自然界微生物,使廢棄物中之有機物經生物化學轉換,而分解成安定性腐質之方法。 


36. 依職業安全衛生法規定,事業單位勞動場所發生職業災害,應於8小時內通報勞動檢查機構者,下列何者為非? 


37. 下列何者圖示不是GHS(化學品全球調和制度)之化學品標示圖示? 


38. 清潔隊員資源回收作業人員執行勤務時,下列何者符合規定? 


39. 移動污染源是指因本身動力而改變位置之污染源。 


40. 政府的「食安守護網」不包含哪一單位? 


41. 進行清溝作業應使用之防護具有哪些,A.反光背心 B.反光帽或安全帽 C.安全鞋 D.口罩 E.手套 F.交通錐 G.防墜落安全帶等個人防護用具。 


42. 依據「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規定,自備與未自備飲料杯之飲料售價應至少新臺幣多少元(含)以上價差。 


43. 檢查電瓶液面高低,並進行補充時: 


44.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法於 


45. 因特殊用途,使用道路或公共用地者由 


46. 小王的機車發照月份為11月,請問他每年應定檢期間為何? 


47. 甲為清潔隊員,平常負責資源回收處理業務,某日私自竊取清潔隊所有的資源回收物據為己有,請問甲行為有該當如何的法律責任? 


48. 分類係指一般廢棄物於排出、貯存、回收、清除及處理過程中,為利於後續之運輸、處理,將不同類別性質者加以分開之行為。 


49. 下列何者是可能發生墜落的場所? 


50. 4公尺以內公共巷弄環境,應由誰負責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