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假設台灣為採行浮動匯率制度的小型開放經濟社會,面對國際資本市場具有完全移動(perfect capital mobility)的特質,請問:
(一)根據Mundell-Fleming模型架構,且假設民眾對匯率變動的預期為靜態預期,此時政府欲刺激短期產出,身為幕僚的你,會建議使用擴張性貨幣政策或擴張性財政政策?請以IS-LM-BP模型,分別說明擴張性貨幣政策及擴張性財政政策,對所得、利率、國際收支及匯率之影響。
(二)若民眾對匯率變化為適應性預期(adaptive expectation),如政府當局採取擴張性貨幣政策,請以AD-AS模型,說明政策在短期與長期分別如何影響物價膨脹率、失業率,以及菲利浦曲線(Phillips curve)。 (108年考題)


2. 近年來各國競相採用QE等貨幣擴張政策刺激產出,但面臨所謂的「流動性陷阱」,致成效未如預期。今(2016)年美國、加拿大、中國、日本,甚至歐盟區,推出的新政策則轉向以增加財政支出或延後加稅為主軸。請採用總體模型分析:
(一)請說明在「流動性陷阱」的情況下,貨幣政策的短期成效為何不如預期?
(二)擴張性財政政策於物價、產出、利率、薪資、就業、匯率的短期影響為何(假設資本不是完全移動)?也請說明在「流動性陷阱」的情況下,財政政策的短期成效為何較貨幣政策為佳?
(三)請分析擴張性政策在長期可能面臨的代價為何? (105年考題)


3. 近年來,全球暖化使得夏季溫度不斷飆升,造成夏季用電需求遠高於冬季用電需求。假設夏季用電消費者之需求函數為P1=150-Q1,冬季用電消費者之需求函數為P2=60-(Q2/2),電力公司生產電力之固定成本為1,000元,邊際成本為10元。假設電力公司價格策略,採取第三級差別取價,請問:
(一)夏季與冬季每度電的最適價格分別為多少?
(二)電力公司的總利潤為多少? (108年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