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偶翻納蘭容若《飲水詞》,有句云:『但始有情皆滿願,更從何處著思量?』靜思之餘,忽有所悟。離合悲歡,死生新故,人間缺憾固多,然而,正因如此,不斷縈心牽念,遂覺大千萬物盡皆有情,俗事塵勞亦有可珍。絕對圓滿之境,本不存於此世,人生陸離光怪,幻變多姿,因此才有探索的興趣,不斷前行,走向難以預知的明日!『終古閒情歸落照,一春幽夢托遊絲』,此中真意,豈堪言詮!」作者的體悟,與下列何者最為接近? (110年考題) 


2.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學有未達,強以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賢於己者,忌之而不願問焉;不如己者,輕之而不屑問焉;等於己者,狎之而不甘問焉;如是,則天下幾無可問之人。人不足服矣,事無可疑矣,此唯師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謹護其失,寧使學終不進,不欲虛以下人,此為害于心術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下列選項,何者最能涵括本文主旨? (110年考題) 


3. 「我們看待現實事物的方式,是如何受到藝術性文化的深刻影響,只要試著在腦中描繪木星的形象就能明白。一提到木星,大多數人的腦中都會浮現一顆有著大理石橫紋、帶著大紅斑的暗紅色星球。……相對於此,月亮的形象就十分平面。或許月亮的盈虧變化也加強了這樣的平面性,但為什麼單單只有月亮,在人們心目中形成這麼強烈的二次元印象呢?原因很簡單,從小時候讀的童話繪本和插圖,到浮世繪及各類畫作,我們都不斷看到各式各樣的『圓月』。深藍色的夜空中,靜靜佇立著大大的、柔和的淡黃色圓月——這或許是一般人心中最完美的月亮形象吧!」
根據上文,下列選項何者符合文意? (109年考題) 


4. 下列對話所使用的詞語完全正確的選項是: (104年考題)


5. 「庖人調和而弗敢食,故可以為庖。若使庖人調和而食之,則不可以為庖矣。王伯之君亦然。誅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賢者,故可以為王伯。若使王伯之君誅暴而私之,則亦不可以為王伯矣。」(《呂氏春秋·去私》)關於此文意涵,下列敘述何者正確?591 (106年考題) 


6. 趙簡子遊於西河而樂之,嘆曰:「安得賢士而與處焉?」舟人古乘跪而對曰:「夫珠玉無足,去此數千里而所以能來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來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趙簡子曰:「吾門左右客千人,朝食不足,暮收市徵;暮食不足,朝收市徵。吾尚可謂不好士乎?」舟人古乘對曰:「鴻鵠高飛遠翔,其所恃者六翮也。背上之毛,腹下之毳,無尺寸之數,去之滿把,飛不能為之益卑;益之滿把,飛不能為之益高。不知門下左右客千人者,亦有六翮之用乎?將盡毛毳也。」(《說苑.尊賢》)下列有關本文的敘述,何者正確? (105年考題) 


7.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葉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與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故凡有見於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視了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蘇軾文集》)
依作者之見,畫者「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其弊在於: (111年考題) 


8. 汪琬〈跋劍閣圖〉:「此圖雖不免院家氣,而用筆最為蒼潤。及觀圖中人,皆按騎徐行,指顧間頗有閒雅態,若不知閣道之險者,真能品也。予因思士大夫處崎嶇嶮巇之場,率當安閒如此,然後可濟於難,若輕薄躁妄,未有不失身墜者,夫豈徒度閣道然哉!」根據本文,作者認為面對險境最好的態度是? (104年考題)


9. 「美國婦人之地位,在萬國中比較為高,試舉數端如下。凡男子相遇於道中,點頭而已,惟遇婦女,則必脫帽為禮。在昇降機室中,一婦女進,則眾皆脫帽。地下電車,坐位既滿,一婦進,男子必起讓坐。繁文縟禮,如見大賓,然此不徒對於上流社會為然,即尋常婦女亦莫不如是也。女尊男卑之風,非僅遊美者之言,即美國人亦自謂然也,故有恆言曰『欲驗一國文野程度,當以其婦女之地位為尺量』。試觀亞洲婦女之地位,較之歐美實大相徑庭,故亞洲文明不能與歐美並駕齊驅,其信然也哉。」(林獻堂《環球遊記》)
根據上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11年考題) 


10. 「這些被一部士君子們所擯斥的民間故事與歌謠,到了現在,還能夠在民眾的嘴裡傳誦著,這樣生命力底繼續掙扎,我們是不敢輕輕看過的。何則?因為每一篇或一首故事和歌謠,都能表現當時的民情、風俗、政治、制度,也都能表示著當時民眾的真實底思想和感情。所以無論從民俗學、文學,甚至於語言學上看起來,都具有保存的價值。民間文學的搜集和整理,在世界各國,早就有了許多民俗學者與文學家從事過了,其所收穫的成果,也都是大有可觀的。然而我們臺灣,雖說是也有許多先人的遺產,但除卻於報紙上、雜誌上,時或看到片鱗片爪,可說是絕無聞見的。」依據上文,下列選項最符合作者之意的是: (107年考題) 


11. 下列選項,古今詞語的詞義前後相同的是: (106年考題) 


12.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則當竭盡知謀,忠告善道,銷患於未形,保治於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為名臣,死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簡策,斯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於未亂之先,而乃捐軀殞命於既敗之後,釣名沽譽,眩世駭俗。繇君子觀之,皆所不取也。」(方孝孺〈豫讓論〉)本段文字旨在強調:士君子立身事主,應當有何作為? (105年考題) 


13.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葉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與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故凡有見於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視了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蘇軾文集》)
作者「心識其所以然」者為何? (111年考題) 


14. 蘇軾〈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下列選項的敘述,何者錯誤? (108年考題) 


15. 《漢書.藝文志》曰:「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為高。」下列敘述何者並不包含在《漢書.藝文志》對儒家的這段評論中? (103年考題) 


16.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根據上文,下列選項敘述錯誤的是: (108年考題) 


17. 「仁」是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與人之間的同情心,真實而合禮的流露。請問下列選項,何者最能顯現孔子的仁心? (105年考題) 


18. 依據下文,關於〈創新者的DNA〉的敘述,何者正確?對於如何產生創意構想,岱爾和〈創新者的DNA〉的另外兩位作者訪查三千位高階主管與經理人後指出:「絕大部分的受訪者都表示,他們在產生創意構想之前,都曾從事特定的某種行為,例如觀察某些事物、與某些人交談、進行某項試驗、提出某些問題,這些行為觸發了他們的構想。」從事不一樣的行為可以刺激大腦,做出創造性的新連結。雖然岱爾等人並沒有直接訪談賈伯斯,但研究結論符合我們對賈伯斯的認識。


19. 勝有五:知可以與戰不可以與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孫子兵法.謀攻》)。依據上文,下列何者所述符合掌握勝利的五種情境:a.主帥必須精準分辨可開戰與不可開戰的對象。b.主帥必須依據實力來決定戰術。c.主帥應使全軍上下同心奮戰以取勝。d.主帥應對下屬做有效監督,隨時準備對抗對手。 (104年考題)


20. 「在幸福中有一個被實踐的經驗:當我們將幸福給予了別人,我們所擁有的卻比原來更多了。這真是一個罕見的現象:一般來說,我們給予,我們所擁有的就應該減少!」根據上文,以下選項何者正確? (106年考題) 


21. 袁宗道〈論文〉下有云:「爇香者,沉則沉煙,檀則檀氣,何也?其性異也。奏樂者,鐘不藉鼓響,鼓不假鐘音,何也?其器殊也。文章亦然:有一派學問,則釀出一種意見。有一種意見,則創出一般言語。無意見則虛浮,虛浮則雷同矣。」袁宗道強調寫文章應該:  (104年考題)


22. 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過今之人也,其平居所以自養,而不敢輕用,以待其成者。閔閔焉,如嬰兒之望長也,弱者養之以至於剛,虛者養之以至於充。三十而後仕,五十而後爵,信於久屈之中,而用於至足之後,流於既溢之餘,而發於持滿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蘇軾〈稼說〉)根據上文對古人培養人才的意旨,下列選項何者最為接近? (109年考題) 


23. 「等太陽西斜,整條大街才真正醒來。……小攤販忙著擺位時,躲在飯店民宿吹冷氣的遊客群漸次出門了,踏浪的人潮也慢慢回籠。白天時整條街像乾癟的豬腸,暗夜了,又灌得像糯米腸般,膨大而油光煥發。……音樂祭還未到,每晚的大街已張燈結綵,以光怪陸離為經,浮華亂相為緯,熱鬧地鋪張出一股南洋風味。」(劉克襄〈迷路的墾丁大街〉)關於此文意涵,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06年考題) 


24. 「律己宜帶秋氣,處世宜帶春氣。」其意近於: (104年考題)


25. 「這裡是多麼美好的處所,但這時候,卻有種不知道為什麼而起的莫名心情,深深認知到……,自己並不屬於這樣的地方。我不屬於這裡。儘管這裡很美好,但總覺得這樣的美好,並不是我能輕易觸及,或者能夠永遠停留。因為這裡,不屬於我。望向窗外,山中的雪確實停了。也應該是離開的時刻。」根據上文,下列選項何者符合所描述的意境? (108年考題) 


26. 魯迅會氣瘋了。連那臭豆腐都是不臭的,急就章粗製濫造,還來不及焐酸。盜火者辛苦偷來的火苗,被人拿來放花炮,炸臭豆腐,點金魚火花玩。他煮了自己的心肝,被吃掉的卻是皮毛。三味茶樓、阿Q 飯店、孔乙己土產、楊二嫂麻辣鍋,咸亨酒店開起全國連鎖,他也差點被孫子釀成老酒,大家都搶著吃「魯迅飯」。他被笑嘻嘻地吞掉,沒人想起人肉和血饅頭。作者在上文中最主要批判的是: (105年考題) 


27. 在中世紀,人類意識的兩方面——內心自省和外界觀察都一樣,一直在一層共同的紗幕之下,處於睡眠或者半醒狀態。這層紗幕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見織成,透過它向外看,世界和歷史都籠罩上了一層奇怪的色彩。人只能意識到他自己是一個種族、民族、黨派、家族或社會集團的一分子——人只有透過某種普通的類來認識自己。在義大利,這層紗幕最先煙消雲散,對於國家和這個世界上一切事物做客觀的處理和考慮成為可能的了。同時,主觀方面也相應地強調表現它自己;人成為了精神的個體,並且也這樣認識自己。依據上文,「在中世紀」至「在義大利」的主要轉變是: (110年考題) 


28. 「在印度,火車如果晚點6 小時,那是正常情況,晚點13 小時才算晚了。不過,印度的火車比起飛機,算是太準時了。剛去印度的時候,我會很生氣,老是去催去問,火車到底什麼時候才來,每個人告訴你的都不一樣。但去了一段時間後,我就安穩下來。從那天開始,我覺得印度的火車一定會來,飛機也一定會來,何必這麼急呢?人生可以不必那麼急。所以,我在印度的月臺上讀了很多很多書。」上文最想表達的是什麼? (108年考題) 


29. 「未來10年的AI革命比工業革命規模更大,而且來得更迅速猛烈。AI勝過人類的領域只會一個個增加。但是,工作能力並不是我們之所以成為人的原因。身為人類的獨特之處,是因為我們有愛的能力。我們跟AI最大的差別就是我們有愛。」據此而言,下列選項何者近似AI程式目前難以超越人類的領域? (110年考題) 


30. 〈龜山島志異.孤墳〉:「在通往四○一高地途中,還有福建海澄來的黃聰明老先生,一個人盤坐在高高的山腰上,從清朝咸豐八年到現在。想當初,《噶瑪蘭廳志》已經刊行,太平軍鬧得正凶,慈禧太后還沒聽政,林肯還沒有當美國總統,開蘭進士楊士芳還要再等個十年才中進士。不管是洋牧師馬偕博士或是日本警察,也還沒到臺灣,更不知道太平洋中有這麼個小島……。黃老先生在這個遙遠的小島上,什麼都沒聽到,什麼都沒看到,耳根清淨,可真正是個隱士哩!」此一來自「時間軸」的種種想像,產生了何種效果? (106年考題) 


31.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易經.坤.文言》)下列選項與上文所述意涵最為接近的是: (107年考題) 


32. 桓譚《新論》曰:「若其小說家合殘叢小語,近取譬諭,以作短書,治身理家,有可觀之辭。」下列有關桓譚的主張,敘述正確的是: (103年考題) 


33. 杜甫〈前出塞.其六〉:「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殺人亦有限,立國自有疆。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本詩反映的國防思想,下列選項何者錯誤? (107年考題) 


34. 下列文句「 」中的字義,前後完全相同的選項是: (108年考題) 


35. 臉書對我而言,其實只是在各處網路裡閒逛之後,不知還能做什麼的消耗。在這裡的某種消耗,使得時間不斷變得稀薄,過往的那種充滿實感、不可思議向前趕的生活,像窗櫺格子般快速前進的世界瞬間消失不見。在這裡,最詭異的是,大量的時間與空間都不斷被消融,過往行人、窗景都變得單調又似虛脫,如蛻下的蛇皮般徒留空洞的花色,虛浮的落在草地之間,彷彿遺棄和死亡。(節自梁評貴〈臉書〉)上文中「如蛻下的蛇皮般徒留空洞的花色」意指為何?  (104年考題)


36.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孫子兵法》)下列何者不屬於上文所述用兵之理? (110年考題) 


37. 或謂欒武子曰:「聖人與眾同欲,是以濟事,子盍從眾?子為大政,將酌於民者也。子之佐十一人,其不欲戰者三人而已,欲戰者可謂眾矣!〈商書〉曰:『三人占,從二人。』眾故也。」武子曰:「善鈞從眾。夫善,眾之主也。三卿為主,可謂眾矣!從之,不亦可乎?」(《左傳.魯成公六年》)下列選項何者最切合本文意旨? (103年考題) 


38. 司馬遷《史記.伯夷列傳》:「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而名益彰。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雲之士,惡能施於後世哉!」下列選項何者最切近司馬遷的意旨? (103年考題) 


39.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下列敘述何者最符合本文意旨? (106年考題) 


40. 予曰:「夫隱,自閉之義也。古之人隱於農、於工、於商、於醫卜、於屠釣,至於博徒、賣漿、抱關吏、酒家保,無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後為隱。前人所以有大小隱之辨者,謂初機之士,信道未篤,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故以山林為小隱;能定能應,不為物誘,出處一致,喧寂兩忘,故以朝市為大隱耳。」(元好問〈市隱齋記〉)根據上文,下列何者最適合描述「大隱」? (108年考題) 


41. 「不如學仙去/你原本是一朵好看的青蓮/腳在泥中,頭頂藍天/無需穎川之水/一身紅塵已被酒精洗淨」本段文字描寫的人物,與下列選項相同的是: (105年考題) 


42. 愛因斯坦:「如果沒有追求理解的熱情,單靠科學方法本身,我們將一事無成,甚至連科學方法都不會產生。在我看來,方法的完美與目標的混亂,似乎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徵。如果我們真誠渴求全人類的安全、福祉與自由發展,絕對不乏達成這個目標所需要的方法。即使只有一小部分的人類為追求這個目標而奮鬥,這個目標的卓越性終究會獲得證明。」依據上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07年考題) 


43. 《紅樓夢》中有一段關於荼蘼花的敘述:
湘雲便抓起骰子來,一擲個九點,數去該麝月。麝月便掣了一根出來。大家看時,上面是一枝荼蘼花,題著「韶華勝極」四字,那邊寫著一句舊詩,道是:「開到荼蘼花事了。」註云:「在席各飲三杯送春。」麝月問:「怎麼講?」寶玉皺皺眉兒,忙將籤藏了,說:「咱們且喝酒罷。」下列選項,最符合此籤意涵的是: (109年考題) 


44. 李贄〈黨籍碑〉:「公但知小人之能誤國,不知君子之尤能誤國也。小人誤國猶可解救,若君子而誤國,則末之何矣!何也?『』」李贄此論不乏對人性有深刻的反省。文中『 』裡應填入下列那一選項,最能符合整段的文義? (107年考題) 


45. 子曰:「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論語‧ 顏淵》)從這句話看來,子路行事具有怎樣的特質? (109年考題) 


46. 《孟子.公孫丑》云:「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谿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下列選項,與本文說法最不符合的是: (107年考題) 


47. 下列題辭的使用,何者正確? (107年考題) 


48. 梁啟超於清末提倡進取冒險的精神,以激發民氣,喚醒國魂。對於國人多稱「樂則行之,憂則違之」、「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孝子不登高,不臨深」,他強調:「夫此諸義,亦何嘗非孔門所傳述;然言非一端,義各有當,孔子曷嘗以此義盡律天下哉!」(梁啟超〈論進取冒險〉)梁啟超所傳達的觀點,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06年考題) 


49. 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於齊,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公輸盤。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子墨子曰:「北方侮臣,願藉子殺之。」公輸盤不說。子墨子曰:「請獻十金。」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殺所不足而爭所餘,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公輸盤服。(《墨子.公輸篇》)下列選項,何者最能說明墨子之所以能勸服公輸盤的主要原因? (110年考題) 


50. 「有許多人生難題並不需要今天來解決,因為『明天』早就準備好了一切。我有一個朋友告訴我,他怎麼樣在困苦的環境中完成了學業。有好幾次,他在夜裏痛哭,但是『明天』替他抹去眼淚。有好幾次,他幾乎絕望,但是『明天』給他帶來生的意志。有好幾次,他想向整個惡劣的環境報復,但是『明天』告訴他報復雖然可以出氣,但是也表示『沒有志氣』。他幾乎軟弱到完全依靠『明天』扶著他走路,一步是一步,一個『明天』捱過一個『明天』。現在,他完成志願,『銑鐵』在烈火中造成劍。這是『明天』所經營的一個最大的奇蹟。」
若將「明天」當作座右銘,下列何項寓意與之最相近? (111年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