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最新消息
線上論壇
考古題
常見問題
帳號申請
忘記密碼
題庫分類
公職考試
鐵路特考
高普考
初等五等
地方特考(三、四等)
一般/警察特考
司法特考
移民特考
關務特考
民航特考
調查局
海巡特考
稅務特考/國稅局約僱人員
身障特考
外交特考
機關就業
經濟部國營事業聯合招考
臺鐵公司
捷運公司
台電新進雇員
自來水公司評價人員
中油公司
中鋼公司
中華郵政
中華電信
臺灣菸酒
臺灣港務
臺鐵營運人員
農會
漁會
農田水利
環保局清潔隊員、稽查員
公路監理
台糖
臺北自來水
經濟部工業局
公幼教保人員
證券類
證券商業務員
證券商高級業務員
期貨商業務員
投信投顧業務員
企業內部控制
股務人員
票券商業務員
證券分析師
金融市場常識與職業道德
債券人員
銀行類
NEW!!! 高齡金融規劃顧問師資格測驗
金融人員基礎學科測驗(FIT)
金融科技力知識證照
理財規劃人員證照
信託業務人員證照
銀行內部控制與內部稽核證照(一般金融)
初階授信人員證照
初階外匯人員證照
銀行內部控制與內部稽核證照(消費金融)
公民銀行招考(一般金融組)
公民銀行招考(共同科目)
公民銀行招考(儲備人員)
公民銀行招考(工員)
證照類
導遊領隊人員
不動產經紀人
地政士
消防設備人員
門市服務丙級技術士
保險類
投資型保險業務員
人身保險代理人
財產保險經紀人
財會類
記帳士
會計事務技術士乙級
中小企財務人員
會計事務技術士丙級
國貿類
國貿業務技術士乙級
國貿大會考
國貿業務技術士丙級
專責報關人員
兩岸暨東協經貿商務人才
升學考試
警專正期班
四技二專
升大分科測驗
模擬考試
警專正期班第36期線上模擬考試(完整版)
警專考試能力測驗分析
軍事考試
軍事考試
高普考 » ☆考前最後衝刺☆ 歷屆試題隨機成卷,打破備考慣性 » 試題 » 高考國文 » (收錄103年~111年歷屆試題,每次隨機抽取50題)
單選題
每題2分
1. 下列文句「 」中的字義,前後完全相同的選項是: (108年考題)
(A)「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蘇軾〈前赤壁賦〉)/他自「少」小離鄉,至今已十年
(B)「去」國懷鄉,憂讒畏譏(范仲淹〈岳陽樓記〉)/你該好好考慮自己的「去」留問題
(C)三十曰壯,有「室」(《禮記.曲禮上》)/這個房子的「室」內空間寬敞,住起來很舒適
(D)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蘇軾〈前赤壁賦〉)/他熱愛攀岩卻無安全配備,實在「危」險。
2. 商鞅教孝公燔《詩》、《書》,明法令,設告坐之過,而禁遊宦之民。因秦國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強數世,兼併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時,一用商鞅成法而已,雖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亂;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為之而不厭。何也?秦之甘於刻薄而便於嚴法久矣,其後世所習以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張吾之寵。是以盡舍其師荀卿之學,而為商鞅之學;掃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為治,焚《詩》、《書》,禁學士,滅三代法而尚督責,斯非行其學也,趨時而已。(姚鼐〈李斯論〉)下列選項何者最接近作者對李斯的評價? (110年考題)
(A)逢迎上意
(B)安時處順
(C)刻薄寡恩
(D)通權達變。
3. 「在幸福中有一個被實踐的經驗:當我們將幸福給予了別人,我們所擁有的卻比原來更多了。這真是一個罕見的現象:一般來說,我們給予,我們所擁有的就應該減少!」根據上文,以下選項何者正確? (106年考題)
(A)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B)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C)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D)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4. 傳統不是懷舊的情緒,傳統是生存的必要。我發現,自己原來對「現代化」的預期是片面的。先進國家的「現代化」是手段,保護傳統是目的。譬如在環境生態上所做的鉅額投資與研發,其實不過是想重新得回最傳統最單純的「小橋流水人家」罷了。大資本、高科技、研究與發展,最終的目的不是飄向無限,而是回到根本—回到自己的語言、文化,自己的歷史、信仰,自己的泥土。(節錄自龍應台〈在紫藤廬和Starbucks之間〉)作者所謂的「現代化」與下列選項何者最接近? (104年考題)
(A)創新手段還原自己的文化傳統
(B)以高科技研究為現代化的目標
(C)重點在追求生活的進步與發展
(D)是找尋現在與未來平衡的方法。
5.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葉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與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故凡有見於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視了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蘇軾文集》)
依作者之見,畫者「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其弊在於: (111年考題)
(A)枝節瑣碎
(B)本末倒置
(C)形神不一
(D)雕金飾玉。
6. 「是不是妳信念著,有一種從無緣由而起的宇宙最初要持續到無緣由而去的宇宙最後的一種約誓,讓妳飄零過千萬年的混沌,於此生化身為人,要在人間相尋相覓?妳是離群的雁,甘願縛進人間的塵網,折翅斂羽,要尋百年前流散於洪流亂中的另一隻孤雁?妳走過多少個春去秋來,多少丈人間紅塵,妳來到那人面前,雖然人間鑄他以泥漚,妳依舊認出那疲憊的面貌正是妳的魂夢所繫,那沙啞的嗓音正是妳所盼望的清脆。妳從他的眼眸看出妳最原始的身影,妳知道,那是你們唯一的辨認。」下列選項,何者最接近本文意旨? (108年考題)
(A)跳出人間塵網,不再為情所困
(B)縱使對方冷漠,依舊一往情深
(C)情海浮沉,終於覓得此生真愛
(D)生生世世,仍然堅持尋覓所愛。
7. 鹿畏貙,貙畏虎,虎畏羆。羆之狀,被髮人立,絕有力而甚害人焉。楚之南有獵者,能吹竹為百獸之音。昔云持弓矢罌火,而即之山,為鹿鳴以感其類。伺其至,發火而射之。貙聞其鹿也,趨而至。其人恐,因為虎而駭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則又為羆,虎亦亡去。羆聞而求其類,至,則人也。捽搏挽裂而食之。今夫不善內而恃外者,未有不為羆之食也。(柳宗元〈羆說〉)下列敘述,最符合本文主旨的是: (109年考題)
(A)說明生物界一物降一物的自然定律
(B)探討力量主宰一切的叢林生存法則
(C)告誡不自我充實而冀求外力支援者
(D)譴責缺乏妥善謀畫以致自取滅亡者。
8. 下列題辭的使用,何者正確? (107年考題)
(A)「退休」:英風宛在
(B)「結婚」:祥開百世
(C)「祝壽」:高風仰止
(D)「醫院開業」:春風化雨。
9. 「庖人調和而弗敢食,故可以為庖。若使庖人調和而食之,則不可以為庖矣。王伯之君亦然。誅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賢者,故可以為王伯。若使王伯之君誅暴而私之,則亦不可以為王伯矣。」(《呂氏春秋·去私》)關於此文意涵,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591
(106年考題)
(A)王伯不應私自誅殺暴君,應交付司法機構公開審理
(B)王伯治國重在治心,應學習庖人弗敢食的調味方式,用心不用技
(C)王伯治國應學習庖人調和五味的精神,廣納眾言,不應執著於一己私見
(D)王伯應去除私慾,誅除暴君後不應把土地佔為己有,應將它封給賢能之人。
10. 趙簡子遊於西河而樂之,嘆曰:「安得賢士而與處焉?」舟人古乘跪而對曰:「夫珠玉無足,去此數千里而所以能來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來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趙簡子曰:「吾門左右客千人,朝食不足,暮收市徵;暮食不足,朝收市徵。吾尚可謂不好士乎?」舟人古乘對曰:「鴻鵠高飛遠翔,其所恃者六翮也。背上之毛,腹下之毳,無尺寸之數,去之滿把,飛不能為之益卑;益之滿把,飛不能為之益高。不知門下左右客千人者,亦有六翮之用乎?將盡毛毳也。」(《說苑.尊賢》)下列有關本文的敘述,何者正確? (105年考題)
(A)舟人古乘認為趙簡子不應朝三暮四,徒好虛名,而應廣開言路
(B)文中「鴻鵠」借喻隱士;「六翮」借喻謀士;「毛毳」借喻人才
(C)「去之滿把,飛不能為之益卑;益之滿把,飛不能為之益高」比喻良莠不齊
(D)「客千人者,亦有六翮之用乎?將盡毛毳也。」是勸喻趙簡子求賢在精不在多。
11. 《漢書.藝文志》曰:「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為高。」下列敘述何者並不包含在《漢書.藝文志》對儒家的這段評論中? (103年考題)
(A)儒家重視「仁義」之道
(B)儒家重視政治教化的實用功能
(C)儒家學說在所有朝代最具權威、最為高明
(D)儒家推崇堯、舜、文、武,並尊孔子為師。
12. 「有許多人生難題並不需要今天來解決,因為『明天』早就準備好了一切。我有一個朋友告訴我,他怎麼樣在困苦的環境中完成了學業。有好幾次,他在夜裏痛哭,但是『明天』替他抹去眼淚。有好幾次,他幾乎絕望,但是『明天』給他帶來生的意志。有好幾次,他想向整個惡劣的環境報復,但是『明天』告訴他報復雖然可以出氣,但是也表示『沒有志氣』。他幾乎軟弱到完全依靠『明天』扶著他走路,一步是一步,一個『明天』捱過一個『明天』。現在,他完成志願,『銑鐵』在烈火中造成劍。這是『明天』所經營的一個最大的奇蹟。」
若將「明天」當作座右銘,下列何項寓意與之最相近? (111年考題)
(A)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B)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D)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鬆勁退千尋。
13. 「美國婦人之地位,在萬國中比較為高,試舉數端如下。凡男子相遇於道中,點頭而已,惟遇婦女,則必脫帽為禮。在昇降機室中,一婦女進,則眾皆脫帽。地下電車,坐位既滿,一婦進,男子必起讓坐。繁文縟禮,如見大賓,然此不徒對於上流社會為然,即尋常婦女亦莫不如是也。女尊男卑之風,非僅遊美者之言,即美國人亦自謂然也,故有恆言曰『欲驗一國文野程度,當以其婦女之地位為尺量』。試觀亞洲婦女之地位,較之歐美實大相徑庭,故亞洲文明不能與歐美並駕齊驅,其信然也哉。」(林獻堂《環球遊記》)
根據上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11年考題)
(A)美國婦女不限身分階層,地位較高是普遍風氣
(B)昇降機中即使仍有空位,男性也須讓位給婦女
(C)作者認為女尊男卑的風氣是繁文縟節,不應取法
(D)歐美人士常批評亞洲文明低弱的原因是男尊女卑。
14. 朱自清〈論意義〉:「(語言文字)比較複雜而非習見習聞的,就得小心在意才會豁然貫通。……《韓非子》裡說宋人讀書,看見『紳之束之』一句話,便在身上繫了兩條帶子。人家問他……他回答『書上這麼說來著』。」根據上文,下列選項何者與朱自清所言相牴觸? (107年考題)
(A)朱自清此段在於提醒讀者閱讀時要注意今古詞語意義變化
(B)紳之束之是一種譬喻,並非以帶縛身,而是自我約束之意
(C)意義有時不是光看表面,而是必須深入文意才能真正理解
(D)盡信書不如無書,書上所記未必是最真確的,應善加體會。
15. 下列選項,古今詞語的詞義前後相同的是: (106年考題)
(A)阡陌「交通」/到了下班時間,「交通」漸漸擁擠
(B)誠宜「開張」聖聽/那家百貨公司已經「開張」了
(C)「犧牲」玉帛,弗敢加也/他寧願「犧牲」自己的青春
(D)白日忽「蹉跎」/只要你在,人生之路,都不算是「蹉跎」。
16. 「外而貞定宇宙,內而安頓身心,中而主持世道,這種『合內外,一天人、貫古今』的努力正是有宋三百年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偉大精神所寄吧!」(高大鵬〈谿山行旅圖〉)下列敘述何者較接近上文意旨? (103年考題)
(A)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B)聖人雖在廟堂之上,然其心無異於山林之中
(C)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D)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17. 〈龜山島志異.孤墳〉:「在通往四○一高地途中,還有福建海澄來的黃聰明老先生,一個人盤坐在高高的山腰上,從清朝咸豐八年到現在。想當初,《噶瑪蘭廳志》已經刊行,太平軍鬧得正凶,慈禧太后還沒聽政,林肯還沒有當美國總統,開蘭進士楊士芳還要再等個十年才中進士。不管是洋牧師馬偕博士或是日本警察,也還沒到臺灣,更不知道太平洋中有這麼個小島……。黃老先生在這個遙遠的小島上,什麼都沒聽到,什麼都沒看到,耳根清淨,可真正是個隱士哩!」此一來自「時間軸」的種種想像,產生了何種效果? (106年考題)
(A)孤墳是臺灣歷史發展的縮影,成為本文聯繫的核心,並藉以傳播歷史知識
(B)讓人感受龜山島遠離塵俗,引人流連忘返,自古以來就成為隱士卜居之處
(C)讓孤墳因時間與事件的對應變得充滿意義,而墓主的形象也彷彿清晰展現出來
(D)太平軍鬧得正凶,但《噶瑪蘭廳志》順利刊行,可知清廷治理臺灣已日趨穩定。
18. 下列文句中的「卒」,與《孟子.盡心下》「晉人有馮婦者,善搏虎,卒為善士」的「卒」字用法及意義相同的是: (105年考題)
(A)若朋友交遊,久不相見,「卒」然相?,歡然道故
(B)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
(C)未若巖岫頤神,娛心彭老,優哉游哉,聊以「卒」歲
(D)李斯以閭閻歷諸侯,入事秦,因以瑕釁以輔始皇,「卒」成帝業。
19. 子曰:「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論語‧ 顏淵》)從這句話看來,子路行事具有怎樣的特質? (109年考題)
(A)率性而為
(B)明斷是非
(C)謀定而動
(D)仁民愛物。
20. 「律己宜帶秋氣,處世宜帶春氣。」其意近於: (104年考題)
(A)眾人皆醉我獨醒
(B)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C)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D)不遣是非,以與世俗處。
21. 「大水河,流到舊鎮的這一段,河岸河底,全是清淨的黑沙。我們在沙灘上找一個個橄欖型的小洞,用手一挖,就挖出一個個黃澄澄的蜆子。最令我懷念的是那裏的渡船,渡船二十四小時服務,不論晴天或雨天,船夫都守在渡船上。那以後,大水河也漸漸改變了風貌。先是上流山區,濫伐森林,不能保持水分,而且有大量泥沙流下來,使河水淤淺。人們也在上游建築水壩,把河水引導去灌溉。平時下游沒有水,一旦颱風來臨,水壩開始洩洪,雙管齊下,幾乎把舊鎮這個大竹筏沖走了。然後,有人開始採砂石,在河上架橋。自從有了橋,就不容易看到船影。然後,人們開始把污水流進大水河裡。以前,我在河裡游泳,喜歡放低眼睛,使視線接近水面。那樣子,我會覺得河面特別寬,特別大。水從很遠的地方流過來,流到很遠的地方去,讓我想起很多事。」
根據上文,作者最想表達的是: (111年考題)
(A)水壩建築促進農業灌溉的便利
(B)人為開發改變大河的澄淨樸實
(C)砂石採挖減少河床泥沙的淤積
(D)橋樑鋪設增加往來交通的靈活。
22. 我輩看名山,如看美人,顰笑不同情,修約不同體,坐臥徙倚不同境,其狀千變。山色之落眼光亦爾,其至者不容言也。庚戌春晚,予遊黃山有記,自謂三十雲峰之美略盡。而元素後予往,以秋月,所為記簡而整,有與不同者,取境使然。(黃汝亨〈姚元素黃山記引〉)下列選項,最符合本文意旨的是: (110年考題)
(A)山景風光隨四時不同
(B)文人遊歷之興味不同
(C)文人取景與心境不同
(D)人人所師造化皆不同。
23. 國家之需賦也,如枵腹待食;窮民之輸將也,如挖腦出髓。為有司者,前迫於督促,後懾於黜罰,心計曰:「與其得罪於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於無若我何之百姓。」是故號令不完,追呼繼之矣;追呼不完,箠楚繼之矣;箠楚不完,而囹圄、而桎梏。(江盈科〈催科〉)依據上文,下列選項之敘述何者正確? (107年考題)
(A)國家之苛斂賦稅,有若率獸而食人,刁民將無所遁逃
(B)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民受箠楚囹圄,將揭竿起義
(C)有司之媚上苛下,媚於權勢不恤民苦,暴露官僚黑暗
(D)有司當開倉放糧,明君應令比歲蠲免,救人民於水火。
24. 「這裡是多麼美好的處所,但這時候,卻有種不知道為什麼而起的莫名心情,深深認知到……,自己並不屬於這樣的地方。我不屬於這裡。儘管這裡很美好,但總覺得這樣的美好,並不是我能輕易觸及,或者能夠永遠停留。因為這裡,不屬於我。望向窗外,山中的雪確實停了。也應該是離開的時刻。」根據上文,下列選項何者符合所描述的意境? (108年考題)
(A)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B)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C)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D)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25. 下列成語的解說,何者錯誤? (107年考題)
(A)肉山脯林:形容生活極度的奢侈
(B)沐猴而冠: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
(C)沆瀣一氣:指氣味相投者在一起,多用於貶義
(D)鳥盡弓藏:指對環境生態的維護,冀能永續經營。
26. 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過今之人也,其平居所以自養,而不敢輕用,以待其成者。閔閔焉,如嬰兒之望長也,弱者養之以至於剛,虛者養之以至於充。三十而後仕,五十而後爵,信於久屈之中,而用於至足之後,流於既溢之餘,而發於持滿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蘇軾〈稼說〉)根據上文對古人培養人才的意旨,下列選項何者最為接近? (109年考題)
(A)鼯鼠五技而窮
(B)與時俱進,精益求精
(C)清斯濯纓,濁斯濯足
(D)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27. 下列選項,何者不是表達「無入而不自得」的情懷? (108年考題)
(A)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
(B)使吾胸中浩然廓然,納煙雲日月之偉觀,攬雷霆風雨之奇變,雖坐容膝之室,而常若順流放棹
(C)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偉麗者也。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
(D)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輒盡者,始焉欣欣,繼焉索索,欲求餘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艱,且得半而止者,轉使人有無窮之思也。
28. 「執一世之法籍,以非傳代之俗,譬猶膠柱調瑟。聖人者,應時權變,見形施宜,世異則事變,時移則俗易,論世立法,隨時舉事。」(《文子.道德》)下列何者最不符合上文意旨? (103年考題)
(A)守憲章而觀俗之異化,格定法以達權救弊
(B)不法其已成之法,而法其所以為法者,與化推移
(C)法本無弊,例實敗之。法者,公天下而為之者也;例者,因人而立以壞天下之公者也。昔之患在於用例破法,今之患在於因例立法
(D)任何策略制度的擬定,在不同環境下,都應有不同的作法,亦即策略與其所處的環境必須要能配合才能產生效果,再好的策略放在不適合的環境下都無法產生績效。
29.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根據上文,下列選項敘述錯誤的是: (108年考題)
(A)本篇旨在表述以柔克剛、虛靜無為的思想
(B)文中說明天地間看似對立的事物,實則相互依存
(C)以有無、難易、長短等相對的概念來佐證中心思想
(D)聖人以順應自然來施行教化,正因一切價值判斷都非絕對。
30. 「在印度,火車如果晚點6 小時,那是正常情況,晚點13 小時才算晚了。不過,印度的火車比起飛機,算是太準時了。剛去印度的時候,我會很生氣,老是去催去問,火車到底什麼時候才來,每個人告訴你的都不一樣。但去了一段時間後,我就安穩下來。從那天開始,我覺得印度的火車一定會來,飛機也一定會來,何必這麼急呢?人生可以不必那麼急。所以,我在印度的月臺上讀了很多很多書。」上文最想表達的是什麼? (108年考題)
(A)人生很難學習耐心與從容的等待
(B)人生在等待的時候要學會急事緩辦
(C)印度的飛機與火車從來沒有準時過
(D)在誤點中明白人生一切都可自我安排。
31. 梁啟超於清末提倡進取冒險的精神,以激發民氣,喚醒國魂。對於國人多稱「樂則行之,憂則違之」、「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孝子不登高,不臨深」,他強調:「夫此諸義,亦何嘗非孔門所傳述;然言非一端,義各有當,孔子曷嘗以此義盡律天下哉!」(梁啟超〈論進取冒險〉)梁啟超所傳達的觀點,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06年考題)
(A)孔子是國人冒險犯難精神的阻礙者
(B)肯定國人崇信孔子居安思危的思想
(C)孔門言論足以激發吾人的憂患意識
(D)國人不可片面引述孔子的話而畫地自限。
32. 「有許多人生難題並不需要今天來解決,因為『明天』早就準備好了一切。我有一個朋友告訴我,他怎麼樣在困苦的環境中完成了學業。有好幾次,他在夜裏痛哭,但是『明天』替他抹去眼淚。有好幾次,他幾乎絕望,但是『明天』給他帶來生的意志。有好幾次,他想向整個惡劣的環境報復,但是『明天』告訴他報復雖然可以出氣,但是也表示『沒有志氣』。他幾乎軟弱到完全依靠『明天』扶著他走路,一步是一步,一個『明天』捱過一個『明天』。現在,他完成志願,『銑鐵』在烈火中造成劍。這是『明天』所經營的一個最大的奇蹟。」
根據上文所述,其旨意與下列選項最接近的是: (111年考題)
(A)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B)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C)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D)聽天且由命,逆來而順受。
33. 依據下文,關於〈創新者的DNA〉的敘述,何者正確?對於如何產生創意構想,岱爾和〈創新者的DNA〉的另外兩位作者訪查三千位高階主管與經理人後指出:「絕大部分的受訪者都表示,他們在產生創意構想之前,都曾從事特定的某種行為,例如觀察某些事物、與某些人交談、進行某項試驗、提出某些問題,這些行為觸發了他們的構想。」從事不一樣的行為可以刺激大腦,做出創造性的新連結。雖然岱爾等人並沒有直接訪談賈伯斯,但研究結論符合我們對賈伯斯的認識。
(A)該文強調:人際互動有助於激發創意構想
(B)該文發現:另類的構想往往來自另類行為
(C)該文透過訪查,試圖找出賈伯斯的創意來源
(D)該文的研究結果,證明創意與大腦結構有關。
34. 「為國者有不足懼者五,深可畏者六:三辰失行不足懼,天象變見不足懼,小人訛言不足懼,山崩川竭不足懼,水旱蟲蝗不足懼也;賢士藏匿深可畏,四民遷業深可畏,上下相徇深可畏,廉恥道消深可畏,毀譽亂真深可畏,直言不聞深可畏也。」(歐陽修《新五代史》)下述何者非此段引文之意旨? (103年考題)
(A)行政當謹防上下徇私包庇
(B)務咨詢,達壅蔽,乃為政之要務
(C)在位者當慮事宏遠,以免天災頻仍
(D)為政當注重民生,避免人民屢遷其業。
35. 愛因斯坦:「如果沒有追求理解的熱情,單靠科學方法本身,我們將一事無成,甚至連科學方法都不會產生。在我看來,方法的完美與目標的混亂,似乎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徵。如果我們真誠渴求全人類的安全、福祉與自由發展,絕對不乏達成這個目標所需要的方法。即使只有一小部分的人類為追求這個目標而奮鬥,這個目標的卓越性終究會獲得證明。」依據上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07年考題)
(A)科學研究常在科學方法改善歷程中調整目標
(B)研究目標是科學方法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C)真正的科學方法必在正當目標的引領下形成
(D)科學方法終將證明人類奮鬥目標的卓越價值。
36. 下列題辭使用,何者錯誤? (110年考題)
(A)「琴瑟友之」,用於祝福新婚夫婦
(B)「銀漢雙輝」,用於祝賀夫妻雙壽
(C)「彤管揚芬」,用於音樂比賽獲獎
(D)「業紹陶朱」,用於貿易公司開幕。
37. 下列關於「天才」的名言佳句,何者的意涵與其他三者不同? (111年考題)
(A)貝多芬:「劃分天才和勤勉之別的界線,迄今尚未能確定——以後也沒法確定。」
(B)歌德:「博學家一輩子說別人說過的話,天才則能說出自己的話,那怕一輩子只說出一句話。」
(C)黑格爾:「最大的天才儘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讓微風吹來,眼望著天空,溫柔的靈感也始終不光顧他。」
(D)德拉克羅瓦:「天才總應該伴隨著那種導向一個目標的、有頭腦的、不間斷的練習,沒有這一點,甚至連最幸運的才能,也會無影無蹤地消失。」。
38. 《紅樓夢》中有一段關於荼蘼花的敘述:
湘雲便抓起骰子來,一擲個九點,數去該麝月。麝月便掣了一根出來。大家看時,上面是一枝荼蘼花,題著「韶華勝極」四字,那邊寫著一句舊詩,道是:「開到荼蘼花事了。」註云:「在席各飲三杯送春。」麝月問:「怎麼講?」寶玉皺皺眉兒,忙將籤藏了,說:「咱們且喝酒罷。」下列選項,最符合此籤意涵的是: (109年考題)
(A)暗喻榮、寧二府即將沒落,盛極而衰
(B)意謂麝月酒量不如當年,歲月不饒人
(C)時人過猶不及,無法允執厥中
(D)當時大道崩壞,亂國民不聊生
39. 「不如學仙去/你原本是一朵好看的青蓮/腳在泥中,頭頂藍天/無需穎川之水/一身紅塵已被酒精洗淨」本段文字描寫的人物,與下列選項相同的是: (105年考題)
(A)有一個飲者自稱楚狂/不飲已醉,一醉更狂妄/不到夜郎已經夠自大/幸而貶你未曾到夜郎
(B)石破/天驚/秋雨嚇得驟然凝在半空/這時,我乍見窗外/有客騎驢自長安來/背了一布袋的/駭人的意象/人未至,冰雹般的詩句/已挾冷雨而降
(C)晨起/負手踱蹀於終南山下/突然在溪水中/看到自己瘦成了一株青竹/風吹來/節節都在搖晃/節節都在堅持/我走向你/進入你最後一節為我預留的空白
(D)被廷爭疏離君主/被戰爭逐出長安/蜀道這條玄宗倉皇出奔的路/你奔,就苦於上青天了/麗人行的低吟/悲陳陶的吶喊/哀江頭的吞聲/沒感動任何當局。
40. 予曰:「夫隱,自閉之義也。古之人隱於農、於工、於商、於醫卜、於屠釣,至於博徒、賣漿、抱關吏、酒家保,無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後為隱。前人所以有大小隱之辨者,謂初機之士,信道未篤,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故以山林為小隱;能定能應,不為物誘,出處一致,喧寂兩忘,故以朝市為大隱耳。」(元好問〈市隱齋記〉)根據上文,下列何者最適合描述「大隱」? (108年考題)
(A)賣漿沽酒,伺機而動
(B)深居林野,不染紅塵
(C)謹慎出處,言行一致
(D)定應自如,得失兩忘。
41. 往歲中秋節,酣歌待漏深。胡當今夜月,獨坐古槐陰。杯酒新持戒,賓朋乏賞音。心神翻覺爽,若撫素弦琴。(陳第〈甲寅中秋〉)根據詩意,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109年考題)
(A)往年中秋作者飲酒作樂直到深夜
(B)今年中秋作者獨自一人賞月過節
(C)今年中秋作者不只戒了酒,亦無賓朋往來
(D)今年中秋作者月下彈琴,慨嘆無知音聆賞。
42.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學有未達,強以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賢於己者,忌之而不願問焉;不如己者,輕之而不屑問焉;等於己者,狎之而不甘問焉;如是,則天下幾無可問之人。人不足服矣,事無可疑矣,此唯師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謹護其失,寧使學終不進,不欲虛以下人,此為害于心術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下列選項,何者最能涵括本文主旨? (110年考題)
(A)闡述是己而非人的世俗通病
(B)術業的成就,關鍵在於好問
(C)勸人應勤學不輟,力爭上游
(D)師心自用者,為害心術甚大。
43. 「大眾文化的特點就是喜愛熱鬧與新奇,缺乏精緻文化所必要的靜觀與內省。為孔夫子立一座十五層樓高的造像,讓臺北市民抬頭就看到它,是自彰化八卦山大佛類似的觀念推演而來的,是典型的通俗文化表現形式的誇張。它的作用引發對儒家哲理的服膺者少,造成視覺『震撼』者多。大眾文化的工作者為了吸引大眾的注意力,不惜以異乎尋常的手段,得到一時的成功,犧牲比較長遠的藝術價值。現代大眾是匆忙的、不經意的、觀光客式的;文化對他們而言是娛樂的同義語。」
下列選項,最符合上文之意的是: (111年考題)
(A)表現形式的誇張常是通俗文化的表徵
(B)精緻文化唯有捨棄熱鬧新奇方有可為
(C)滿足大眾視覺震撼有違文化建設宗旨
(D)藝術價值的獲取亟需異乎尋常的手段。
44.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則當竭盡知謀,忠告善道,銷患於未形,保治於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為名臣,死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簡策,斯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於未亂之先,而乃捐軀殞命於既敗之後,釣名沽譽,眩世駭俗。繇君子觀之,皆所不取也。」(方孝孺〈豫讓論〉)本段文字旨在強調:士君子立身事主,應當有何作為? (105年考題)
(A)竭盡智謀,忠告善道
(B)垂光百世,照耀簡策
(C)捐軀殞命,眩世駭俗
(D)防患未然,扶危持顛。
45. 臉書對我而言,其實只是在各處網路裡閒逛之後,不知還能做什麼的消耗。在這裡的某種消耗,使得時間不斷變得稀薄,過往的那種充滿實感、不可思議向前趕的生活,像窗櫺格子般快速前進的世界瞬間消失不見。在這裡,最詭異的是,大量的時間與空間都不斷被消融,過往行人、窗景都變得單調又似虛脫,如蛻下的蛇皮般徒留空洞的花色,虛浮的落在草地之間,彷彿遺棄和死亡。(節自梁評貴〈臉書〉)上文中「如蛻下的蛇皮般徒留空洞的花色」意指為何? (104年考題)
(A)臉書使得稀薄的時間彷彿成為遺棄和死亡
(B)臉書使生活乏味的人有了蛇皮一般的花色
(C)臉書使得生活的記錄只剩下缺乏意義的空殼
(D)臉書使得世界上一切實在景色完全消逝無踪。
46. 李贄〈黨籍碑〉:「公但知小人之能誤國,不知君子之尤能誤國也。小人誤國猶可解救,若君子而誤國,則末之何矣!何也?『』」李贄此論不乏對人性有深刻的反省。文中『 』裡應填入下列那一選項,最能符合整段的文義? (107年考題)
(A)彼蓋自以為君子而氣定神閒也。故其雖千萬人而往矣,孰能止之
(B)彼蓋自以為君子而本心無愧也。故其膽益壯而志益決,孰能止之
(C)彼蓋自以為君子而不明農圃也。故其體不勤而穀不分,孰能止之
(D)彼蓋自以為君子而德風及之也。故其不戰而能屈人兵,孰能止之。
47. 惟大甲溪塊石層疊,支派雜流,水勢西衝,直入大海;遇春夏盛漲,極目汪洋,誠險道也。此外,如中港、房裏、柑尾,雖險阻稍減,然或溪面廣闊,或急湍洶湧,皆迫鄰海汊,亦危險莫測者也。此數處非無駕舟侍濟之人,大率土豪撐駛,藉索多貲;少不如願,即肆剝掠有之。行旅之受害也久矣,義渡其容緩歟!……爰集紳士、郊商、耆庶而諭以意,且先捐廉以為之倡,乃無弗踴躍樂諭。不數旬,共捐洋銀八千九百餘圓;其不敷者,則搜羅充公租穀以足之。依據上文,地方仕紳、商賈與耆老捐錢的目的是: (106年考題)
(A)疏濬河道
(B)打擊海盜
(C)設置義渡
(D)建置橋樑。
48. 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於齊,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公輸盤。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子墨子曰:「北方侮臣,願藉子殺之。」公輸盤不說。子墨子曰:「請獻十金。」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殺所不足而爭所餘,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公輸盤服。(《墨子.公輸篇》)下列選項,何者最能說明墨子之所以能勸服公輸盤的主要原因? (110年考題)
(A)以多於楚王所給付的重金誘導
(B)謂其義不殺人之主張自相矛盾
(C)啟發其人性深處的不忍人之心
(D)宋國的人口眾多一時無法征服。
49. 「獨木舟航海算是放棄了所有航海機械,以比較原始比較赤裸的姿態接觸大海。燕鷗時時飛來舟邊,距離很近,牠們的影像彷彿從過去的記憶裡忽然間放大了好幾倍。
我看見牠們眼睛,清楚看見牠們羽毛的光澤,好幾次聽見牠們輕細如風鈴的一連串啼鳴。過去航海看過無數燕鷗,都不如這次聽得近切看得仔細。站得高雖然看得遠,但低調與卑微,看見也許更多。」
根據上文,下列選項最接近作者意旨的是: (111年考題)
(A)遠距離觀察,能擴大人與物的關係
(B)改變觀察角度,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C)過於親近的接觸,反而無法觀察透徹
(D)站在高處,不用低調卑微的觀察世界。
50.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來見。兄弟兩三人,流宕在他縣。故衣誰當補?新衣誰當綻?賴得賢主人,覽取為吾綻。夫婿從門來,斜柯西北眄。語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見。石見何纍纍,遠行不如歸。」(漢樂府〈豔歌行〉)下列敘述何者不屬於詩中所蘊含的情感? (103年考題)
(A)瓜田李下的見疑之情
(B)歲月流逝的感傷之情
(C)飄零遊子的思鄉之情
(D)無事生波的無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