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類推適用在刑法的運用,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2. 甲與友人聚餐,飲用不少啤酒。會後甲明知自己已不能安全駕駛,卻騎腳踏車回家,結果不勝酒力,不慎未注意前方狀況,在路口撞倒行人乙,導致乙受傷。經酒測結果,甲呼氣中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30毫克。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3. 行為人行為後,沒收之法律變更,改採總額原則,包括違法行為所得、其變得之物或財產上利益及其孳息,均應沒收。此種法律之變更,應如何適用? 


4. 甲誤丙為乙而取刀刺殺丙身亡,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5. 甲翻牆進入乙家中搜刮財物,於得手前,適乙返家遭發覺,甲為避免遭查獲乃奪門而出,此種犯罪之形態符合下列何者之概念? 


6. 甲與乙在珠寶店佯裝欲購買珠寶,當店員丙拿出一枚鑽戒供選購時,甲藉故將丙支開,乙看丙離開櫃台趁機以假鑽戒調包,把假鑽戒留在櫃台上而後離去,丙雖然發現鑽戒被調包,但已不見二人蹤影。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7. 甲勸誘乙使其萌生竊盜之犯意至超商偷取汽水1瓶,乙亦聽從建議而竊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8. 甲搶奪步行婦女之皮包,於審判中坦承所為,請求法院宣告緩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2年6月,可否為緩刑之宣告? 


9. 下列有關公務員之敘述,何者正確? 


10. 下列何者為法定阻卻違法事由? 


11. 下列何者不屬於刑法所規定「易刑」處分? 


12. 下列何種情況,不得易科罰金? 


13. 甲素行良好,無犯罪前科,因故殺死乙後,被判處殺人罪,處無期徒刑確定,最快於執行多少年後,得由監獄報請法務部許予假釋? 


14. 下列何者非屬刑法定義上的公務員? 


15. 甲、乙出於殺人犯意各持木棒共同毆打丙致死後,因聽見汽車聲響,心虛將木棒丟棄並逃離現場,乙事後又返回現場,將木棒及丙的屍體均予以焚燒後就地掩埋。甲、乙之行為,依實務見解,應如何評價? 


16. 下列關於洩露秘密行為之敘述,何者錯誤? 


17. 下列對於違反公務行為之敘述,何者錯誤? 


18. 甲冒充與我國有邦交之乙國外交部人員,並出示偽造之證件,向丙謊稱可受理移民該國手續,致丙信以為真,而交付相關文件,則甲冒充的行為應成立何罪? 


19. 下列何種情形,甲之行為觸犯刑法第315條之1妨害秘密罪之規定? 


20. 甲於喜宴後飲酒已達不能安全駕駛之程度,但自認為沒有問題,仍自行開車返家,返家途中,因酒精作用,注意力不集中,致撞傷機車騎士A,使A跌倒在地,幸好A僅身體多處擦傷,甲應如何論罪? 


21. 甲因虛榮心作祟,明知「法學博士」頭銜於航空公司會員申請並無任何優待與利益,仍於航空公司會員資料表上填具自己個人資料時,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上「法學博士」的頭銜。甲之行為應如何評價? 


22. 甲因A積欠債務避不見面,駕車前往A住處討債,見A騎乘機車自外返回,即以車輛阻擋,將A強拉下機車,恫稱如不提出擔保,即要斷其手腳,A甚害怕而趁隙掙脫逃離。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23. 甲與乙因行車糾紛而爭吵,乙坦承有過失但不願賠償,甲便對乙大聲揚言:「我一定告死你,等著跑法院吧」等語,甲是否構成恐嚇危害安全罪? 


24. 下列何者並非刑法第321條加重竊盜罪之處罰類型? 


25. 甲不滿其女友乙移情別戀,於是將乙之前寄給他之充滿濃情蜜意的電子郵件列印封緘後,寄給乙之現任男友丙,作為報復。甲的行為應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