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假設甲國及乙國皆生產相同的兩項商品,請問在何種情況下,既沒有比較利益也沒有絕對利益的存在? 


2. 排隊名店供不應求,根據供需模型理應價格要上漲,但是通常這些名店並不因排隊人多而漲價。此情況下模型如何達到均衡? 


3. 如果政府徵稅的目的是為了「寓禁於徵」,對下列那一種財貨徵稅效果較大? 


4. 已知甲對烏龍茶(X)與鐵觀音(Y)的效用函數為U(X, Y)=2X+4Y,乙對烏龍茶與鐵觀音的效用函數為U(X, Y)=3X+4Y。若有天兩人同時走進茶行買茶葉,而甲離開時只買了烏龍茶,則乙會買何種茶葉? 


5. 下表為奶油夾心酥市場,當政府規定的價格上限為1.20元,從下表可以看出,價格上限會造成:
 


6. 某廠商的生產函數為q=L0.5K0.5,其中q為產量、L為勞動投入量、K則為資本投入量。假設勞動和資本的市場單位價格皆為$1。在此廠商追求成本極小化的假設之下,其長期成本函數為何? 


7. 在完全競爭市場中,如果廠商的平均總成本因工資上升而上升,則廠商的: 


8. 下列有關完全競爭市場中個別廠商短期供給曲線的敘述,何者正確? 


9. 假設某獨占廠商的成本函數為C=q2,其中C為總成本、而q為產品數量。目前的市場需求函數為q=30-P,其中q為產品數量、而P則為市場價格。假設此獨占廠商採行一級差別取價(或是完全的差別取價),則在利潤極大化時,此獨占廠商的產量為何? 


10. 廠商生產一般使用勞動及資本兩項要素,請問下列那個說明和生產要素互補不相符? 


11. 小明大學剛畢業,找到兩個工作。第一個月薪不確定,有70%拿30,000元,30%拿60,000元;第二個工作為固定月薪。假設小明為一個風險中立者,請問第二個工作月薪最少要多少,小明才會選擇第二個工作? 


12. 當政府執行所得重分配的政策,下列何者不會發生? 


13.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14. 紡紗廠向農民購進棉花1,000元,向電力公司購進電力200元,向其他企業購進其他物料300元,而後將棉花紡成棉紡售與織布廠,售價2,000元。則中間產品的價值為: 


15. 內生成長理論主要的任務是: 


16. 隨經濟景氣變化所產生的失業為: 


17. 根據貨幣數量學說,貨幣中立性可在下列何條件下成立? 


18. 根據Solow成長模型,達到穩定狀態(steady state)時: 


19. 有關乘數原理,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20. 假設其他條件不變且政府的財政政策有效,根據IS-LM模型,當政府增稅且一般物價上漲時,可以確定: 


21. 根據凱恩斯的消費函數理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22. 若一個經濟體存在顯著的內在穩定機制(built-in stabilizer),則實質GDP上升,稅收應當: 


23. 若法定準備率為10%而且銀行體系無超額準備與無現金流失時,一般民眾提走存款10億元時,對銀行體系存款貨幣的最大影響為: 


24. 根據恆常所得理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25. 下列那個理論主張生產力的未意料波動是引發景氣循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