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某物質每克的燃燒熱為1仟焦耳,若100克該物質於10秒內平均燃燒完,則該物質之熱釋放率為: 


2. 造成工業火災的最高比率因素為何? 


3. 紅外線顯像儀器可量測下列何種量值? 


4. 關於火災紀錄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5. 下列形成火災原因中,何者屬於硬體設備之因素? 


6. 通常可燃性氣體或液體之分子每莫耳燃燒熱大於多少kcal/mole? 


7. 請指出下列何種氣體的比重小於1? 


8. 硫磺固體之燃燒屬於下列何種燃燒型態? 


9. 燃燒之型態中,石油類之燃燒係屬下列何種型態燃燒? 


10. 火災在燃燒可以持續之狀況下,有向四周無限擴大之特性。在不受其他因素之影響下,通常其燃燒面積與經過時間之關係為何? 


11. 下列有關擴散火焰的敘述,何者正確? 


12. 凡不能與氧化合之物質均非可燃物,例如氦(He)、氖(Ne)、氬(Ar)等氣體。但氮(N2)可與氧化合,亦被視為非可燃物,是因為其反應過程具何因素? 


13. 氣體本身受到壓縮,增高溫度時,亦可發火,此稱為: 


14. 在乙炔氣瓶內加入丙酮以溶解乙炔氣,主要是防止那一種爆炸? 


15. 粉塵爆炸與可燃性氣體相同,亦須存在有「最小發火能量」始可能引起粉塵爆炸,下列有關粉塵爆炸「最小發火能量」之敘述何者錯誤? 


16. 下列有關粉塵爆炸之敘述,何者錯誤? 


17. 根據火場能見度(S)與消光係數(K)間之經驗公式,對於發光物體之敘述何者正確? 


18. 有關煙囪效應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19. 研究火災特性時,所謂的「火載量」(Fire Load)是指: 


20. 某一混凝土結構之居室,長20公尺、寬10公尺、高4公尺。居室內之可燃物(以木材為主)總重2000公斤、總表面積500平方公尺,倉庫僅有一開口,寬5公尺、高2公尺,已知空氣密度為1.2kg/m3時,下列敘述何者錯誤?(已知=3.13) 


21. 關於乙炔的性質及火災危險性,下列何者正確? 


22. 水的滅火效果,下列何者正確? 


23. 燃燒範圍是研判物質物性之重要因素,今有某液化石油氣,其成分為丙烷(C3H8)40%燃燒範圍為2.4%~9.5%、丁烷(C4H10)60%燃燒範圍為1.8%~8.4%,試求該液化石油氣之燃燒下限為何? 


24. 假設正向煙囪效應在中性帶以上8m處的壓差為10Pa,若建築物內、外的溫差不變,中性帶以上20m處的壓差為多少? 


25. 依據實驗,人穿著普通作業服時,其受熱之界限值約為多少? 


26. 有一家用延長線,欲連接電子鍋、熱水瓶及微波爐,耗電功率分別為550W、1100W及2200W,請問該延長線至少應具多大之容許電流?(家用電壓為110V) 


27. 要使1kg之乙炔完全燃燒,在標準狀態下,其所需之空氣容積為多少? 


28. 有一平板絕緣層內面溫度為270°C,外面以熱對流方式散失到20°C的空氣中,平板厚度為4cm,熱傳導係數K=1.2W/m°C,若要使平面外面的溫度不超過70°C,試求其對流熱傳係數的極小值? 


29. 一般而言,區劃空間火災中引發閃燃時,樓地板最低輻射熱通量值約為何? 


30. 依照McCaffrey火羽流理論,下列何者正確? 


31. 建築物火災時要防止火勢由外牆的窗戶向上延燒,下列改善措施何者錯誤? 


32. 火場能見度與煙霧消光係數有密切關係,若以煙霧的質量光學密度Dm(m2/g)代表煙霧密度,假定在長8m、寬6m、高3m之實驗室燃燒600g之聚氯乙烯(PVC),其Dm=0.12m2/g,試估算實驗室內發光避難指示燈之能見度為何? 


33. 設有一儲存倉庫使用混凝土及磚塊所築成,該倉庫長10m、寬7m、高3.5m。可燃物(以木材為主)總重2100kg,總表面積為300m2,倉庫內有一開口寬1.8m、高2m,試問火災持續時間最長為多少? 


34. 假設建築物外部風速為20m/s,風壓係數為0.6,空氣密度為1kg/m3,其對建築物迎風面所產生的風壓約為多少? 


35. 五層樓的建築物,每層設有特別安全梯,樓梯採正壓且加壓壓力為35Pa,每層特別安全梯之前室採正壓且加壓壓力為25Pa,居室則未設煙控設計,居室避難到特別安全梯,需經過設有煙控之前室,且空間均為密閉構造,唯一開口為安全門,流動面積為0.01m2,試問每一排煙室設加壓煙控時,應送的風量為多少? 


36. 在一大氣壓力狀態下,假設空氣中氧(O2)之重量占整體空氣的23%,試問1kg之硫(S)完全燃燒,約需多少公斤之空氣? 


37. 已知門扇高2.13m、寬0.91m,把手安置在靠近邊緣0.076m處,兩邊壓為75Pa,壓力係數Kd=0.91,克服門自鎖力為53N,求最少需多少力才能打開該門? 


38. 一般研究建築物室內火災行為特性時,將室內所產生的煙與熱,區分成上層區(熱區)及下層區(冷區),進而研究的模式稱為: 


39. 依據日本建設省建築研究所的模型實驗結果,影響閃燃時間(F.O.T.)最大的因素,不包括下列何者? 


40. 下列何者會造成局部電阻值增加,而成為火災發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