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有關保險利益的敘述何者錯誤?


2. 濃霧增加車禍的機會是下列何者的例子?


3.
企業生產過程可能排出廢棄物而造成污染,影響民眾健康,對企業而言是屬於何種風險?


4.
我國產險公司通常不需提存何種類型的法定準備金?


5. 對於損害填補限度(Limit of recovery),就財產保險而言,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6.
訂立保險契約時,要保人對於告知內容有隱瞞(Concealment)之情況發生,隱瞞係屬於:


7.
我國保險業安定基金的來源:


8. 財產保險人在決定保險金額時,須受限於: 


9. 下列何者屬於保險費率計算方法中之「增減費率法」?


10. 依據亨瑞奇(H. W. Heinrich)的骨牌理論,第一張骨牌為:


11. 下列有關「財務再保險」特質之敘述,何者正確? 


12. 下列何者不屬於財產保險利益之構成的三要件?


13.
廠房之實際價值100萬元,機器之實際價值400萬元,某甲將該廠房及機器分別投保50萬元及300萬元之火災保險,不幸火災發生,廠房損失40萬元,機器損失300萬元,請問某甲可自保險公司共獲得多少保險金?


14. 一個人過早的死亡是下列何者的例子?


15. 保險人行使代位求償權時,以何人名義行使?


16. 下列何者屬於我國計算財產保險風險資本額之風險?(1)保險風險(2)利率風險(3)資產負債配置風險 (4)核保風險(5)資產風險 


17. 保險監理的目的為何?a.確保其清償能力;b.防止營運的不當。


18. 要保人或被保險人對保險標的因各種利害關係而具有之利益,是謂:


19. 保險公司的行銷部門的功能,不包括下列那項?


20.
依我國傷害保險單示範條款的規定,依據不同的殘廢等級,給付不同比例的殘廢保險金,目前殘廢等級共分幾級?


21. 下列何者在實務上可能採定值保險方式投保?


22.
下列那一個保險基本原則所規範的內容,會影響保險契約在法律上的效力?


23. 「收支相等原則」亦稱為「保險團體的自足性原理」,此一觀念即為保險費率計算上之何種原則? 


24.
被保險人由於購買保險得知有所保障之後,在心態上對於危險事故變得較為疏忽或不謹慎,因而增加損失的機會或嚴重性,係屬於:


25. 依照保險法有關受益人之規定,下列何者對受益人之解釋不正確?


26. 下列有關再保險功能,何者敘述錯誤? 


27. 以甲客運為例,其擁有上百台大客車提供公路運輸,在風險管理措施上,請問該客運若選擇以自留方式來處理其車禍之風險(以最小成本獲得最大保障為考量),以下何種方法最為適宜? 


28. 我國火災保險之年費率(Annual rate),係以保險金額多少元為一保險單位?


29.
我國政府對保險業之監督管理是採何種方式?


30.
下列有關核保職責之敘述何者有誤?


31. 假設損失發生機率為P(L),則危險(Pure Risk)之值,何者正確?


32.
下列何者不屬於保險契約消滅?


33. 凡契約的訂立,除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尚須經一定程序或方式為之者,稱之為:


34.
保險運用大數法則原理之效益,下列何者正確?


35. 小王因路人甲的不注意而導致其從樓梯跌落,腿部骨折,幸好小王有投保意外險,所有醫療費用及損失皆由保險人支付,共計35萬元,經肇事責任鑑定,小王要負20%責任,理賠後該保險人可否向路人甲進行代位求償,下列何者正確? 


36.
人身的定期健康檢查、車輛定期保養是屬於何種風險管理方法?


37.
某甲因腎臟病截肢住在C醫院,擬轉院至B醫院接受治療,載運之救護車中途發生車禍,某甲不幸死亡,某甲生前向A壽險公司投保意外保險,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38.
人壽保險費因採平準保險費計算,而必須提存何種準備金?


39.
保險業的自有資金主要包括有:


40. 健康保險在契約生效後,而在保險給付責任尚未開始前的這段期間,稱為:


41.
下列何者非為企業損失發生前風險管理的目標?


42. 自負額是用在下列型態的保險,除了:


43. 統保單係指下列何者?


44.
要保人在簽訂汽車損失保險契約時,除了運用損失移轉之外,並又搭配下列何者做損失自留的危險管理措施?


45. 下列有關「核保」之基本功能之敘述,何者錯誤? 


46. 保險單之結構中,陳述事項(或聲明事項declaration)通常包括之項目,以下何者錯誤? 


47.
依經驗值甲地區每1萬棟住宅中,平均每年遭小偷的次數有20次。上一年度統計,已知甲區10萬棟住宅中,實際遭小偷次數有220次,總損失110,000萬元。請問該區危險程度是多少?預期損失成本又是多少?


48. 財產及責任保險契約包含被保險人有關財產或活動記載的部分,稱為:


49. 保險公司使用再保險的原因,不包括下列那項?


50. 下列何者不是保險代位求償權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