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各選項「」內的讀音,請選出兩兩相同者:


2. 請在下列詞語□中填入正確的字:永矢弗□/□不濟急/交通罰□/秋水潺□/□古證今/紳士名□


3. 下列選項內的詞語,哪一組用字完全正確?


4. 下列文字,節引自陳芳明《巨河回流》,請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疊起的手稿,其實是歲月的累積。 甲、回憶是一種篩選與抉擇的過程 乙、登上八十歲之後,齊老師站在時間的峰頂回望 丙、什麼是要容納接受?什麼是要淡而化之 丁、對人間世事看得特別明白 戊、面對龐雜繁複的人生 那是記憶之技藝的精髓。」


5.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中:「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其所指的時間,與下列「」內之時間,何者最為接近?


6. 下列幾個標題是李小華關於「文學主張」的期末國文報告,其中最不適當的組合選項是:


7. 中國人講禮重義,所以在說話行文中,提到自己時,常會使用謙詞以示謙虛。下列各選項何者沒有使用謙詞?


8. 下列有關於六書的歸類說明,請選出完全正確的選項:


9.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一句中「於」表示「被動」,下列選項中,何者亦屬於「被動」句法?


10. 「戰爭」,一直是具有強烈憂患意識和高度社會責任感的詩人所關注的題材。下列選項內的詩句,何者與戰爭有關?


11. 下列文字,節引自張潮《幽夢影》,請依文化常識或有關典故加以判斷,□內的字詞依序為:「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獨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為知己,□以和靖為知己,竹以子猷為知己,□以濂溪為知己,……鵝以□□為知己,……□□以明妃為知己。一與之訂,千秋不移。」


12. 若依《四庫全書》經、史、子、集四部行分類,下列書籍與《呂氏春秋》屬同一部的選項是:


13. 成語中有許多出自史書的典故,下列選項中所列成語與人物配對,請問正確的共有幾組?甲、東門黃犬-韓非;乙、四面楚歌-項羽;丙、韋編三絕-孔子;丁、吐哺握髮-曹操;戊、入木三分-公輸班;己、奇貨可居-孟嘗君;庚、倒屣相迎-王粲;辛、洛陽紙貴-左思。


14. 臺灣諺語中,充滿了許多先民的生活哲學,下列諺語的說明,何者敘述正確?


15. 現代詩中的詠物詩,往往在詩中並不明確的提出主題,而是描述此物的特徵,藉此提示讀者從中找到答案。例如:「進,或者出/都可以/它真正的意思/只是通過」,由詩中「進」、「出」、「通過」,可以推知所詠之物是「門」。下列詩句所詠的對象,配對正確的是:


16. 下列選項內,有關古文名篇的相關敘述,何者正確?


17. 下列對聯各有歌詠的對象,其中配對正確的選項是:


18. 在語文中,描述人、事、物時,轉變其原來的性質,或將人擬物,或將物擬人,或將物擬物等,化成另一種本質截然不同的人、事、物,而加以形容描繪的,稱為「轉化」。例如「花瓣在我的驚心中/敞開一、兩條摺疊人生的皺紋」,下列選項何者沒有使用相同的修辭技巧?


19. 許多詞語的運用,常會隨著時代而產生變化,下列文句「」中的詞語,何者已由字面原來的意義,轉變為另外的意義?


20. 下列所引《論語》的文句,請選出解釋正確的選項:


21. 下列所引文字分別錄自著名的古典小說,請判斷何者出自於《紅樓夢》?


22. 老子的人生態度和處世哲學其實與許多西方哲人的觀點相接近。試就下列選項內,找出與齊格勒所言:「所謂成敗,不是以自己和別人的成就相比較,而是以自己的能力來衡量。」意義相近的《老子》名言:


23. 請判斷下列選項,何者有「今昔對比」之感?


24. 秦帝國的崩塌,各家說法不一。請判斷下列敘述與各家主張何者一致? 甲、嬴政不施仁義,埋下秦亡的遠因-名家 乙、秦法嚴苛,違逆人性,必然導致毀滅-法家 丙、秦帝不能善待百姓,窮兵黷武,勞民傷財,是秦滅亡的主因-墨家 丁、始皇死後,未依法制傳位,加速秦之敗亡-儒家。


25. 有關《左傳》、《戰國策》、《史記》,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26. 下列有關書信的敘述,何者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