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代萬華的學海書院學生多泉州人,板橋大觀義學多漳州人,大龍峒的樹人書院多同安人。造成如此地域性集結的原因為何?


2. 「官僚制度的運作,使得官人多有雙家的現象,即在故鄉與大城市皆置家,由於取士制度,已有較客觀標準,自某個時期起,雙家制度逐漸的消失。出現大量的移居兩京,放棄他們鄉里的基業,而以官為家,甚至產生無家可歸的現象。根據你的歷史知識,上述所謂「自某個時期起」最可能是指何時期? 


3. 此一稅制規定,統治者定期招標,得標者可壟斷某地的原住民貿易。原住民在此一制度下,失去對商品價格的控制權,淪為得標商人的剝削對象。而統治者則藉由這種包稅制度,獲取稅收,並省去了與原住民往來貿易的麻煩。此一稅制應為?


4. 墨索里尼曾主張:「對法西斯主義來說,帝國的成長即國家的擴張,是一個民族活力的基本體現,它表明這個國家尚未開始腐朽。」在上述思想下,他有何作為?


5.
某種思想的主張是:a.只有改變既有秩序,國家才會進步;b.人民享有言論自由、集會與出版的權利;c.有限民權―具有一定財產及教育水準的公民才能享有參政權。此一思想主張應為何? 


6.
當代學者研究商代後期的歷史時,大致已經可以確定其歷代君王的名稱和排序。這一個工作得以完成的最主要關鍵應為何? 


7. 為了消弭族群意識,原本國民身分證上的「本籍」欄改為今日的「出生地」註記,此一做法與下列何者精神一致? 


8. 「一般公民,無論自己的事業多麼忙碌,對於一般政治依然密切注意。對於那些對政治冷漠的人……我們認為這種人是無用之徒……在這裡,每個人不但對他自己的私事感興趣,也對整個社稷的大事感興趣。」前引文應出自於何時何人之口?


9. 學者分析某一朝代衰亡的因素,指出:地方割據勢力之間的不斷爭戰,使運河的修濬與維護大不如前,甚至阻斷運河的交通。最後,運河水道被破壞、都城供應被切斷、政府財政破產,終至無法挽回國勢而滅亡。請問:上述朝代應是以下何者?


10. 清末嚴復在列強交侵下翻譯西書,引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理論,中國知識份子感受深刻,奮起圖強。嚴復引介的理論,屬於西方哪一種學說?


11. 清領初期臺灣的某商業組織,他們大都是從事遠程或批發貿易的同業公會,其名稱由來,學者認為可能是他們貿易地點多非在城鎮,故以交易地為名。另也有認為其名稱應該跟台灣的大宗交易買賣名稱有關。請問上述組織是指何者? 


12. 所謂「天子近臣,代起執政,品位既高,退居閒曹」,意指皇帝身邊的人容易得權,進而奪取外廷大臣的權力。以上敘述最適於說明中國哪一種官制的演變?


13. 下列何者,最合乎「把精神獻給上帝,把身體獻給領主,把愛情獻給美人」的風格?


14. 中國傳統市鎮,至某時期轉變成新型市鎮。其特色從以滿足附近農村的消費所需,顧客多是農民,轉變成為了收購運銷遠地甚或海外的農村副業紡織品,顧客不乏富商大賈。請問:這應是哪兩個時期之間的轉變?


15. 在兩場世界大戰之後,分別成立了世界性的國際組織,就是國際聯盟與聯合國。下列關於這兩個組織的比較,何者正確? 


16. 「當時蘇州印書質量位居全國前茅,一些著名的木刻師父匯聚當地書舖。福建是當時商業性書籍出版中心,大量刊行小說、戲本、民間手冊,其規模遠超過其他地區。從當時工具書、實用手冊、大眾讀本廣泛流行的趨勢中,業已找到日後考據學和實學發展的源泉。」請問,上述言論是在指哪一時期中國社會的文化現象? 


17. 某位史家記錄西元前五世紀的一場戰爭:「戰火從希臘半島延燒到小亞細亞,將這些地區所有國家全捲入戰爭。令人惋惜的是這場『世界大戰』把城邦自主的精神與文明的榮耀全帶入衰退之中。當城邦戰敗時,大部分人士將戰敗責任歸罪於蘇格拉底,宣判他是『讓年輕人墮落的辯士首惡份子』。」請問:這場「世界大戰」是指哪一場戰爭?


18. 美國國會曾通過一國內法,其立法主旨為:「本法乃為協助維護太平洋地區維持和平、安定與穩定,並授權保持美國與臺灣人民之間的商務、文化以及增進美國的外交關係,以及其他目的。」而其政策明文中有一條規定「提供防禦性武器給予臺灣」。請問:根據以上內容判斷,此應是?


19. 有一位學者宣稱:「經過多年的競爭,民主政治與資本主義獲得最後的勝利,歷史已經走到終點了,從今以後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原則與方向正式確立,不會再有任何的改變。」從世界歷史發展而論,此一觀點應該出現於何時?


20. 甲聲明:「本島一部分少數者,不滿足於台灣文化現狀,妄為空想所驅,每於帝國議會開會時,作台灣議會設置請願。其中一部分,藉口於請願,非議台灣之制度文物,以惑人心。」乙聲明:「本黨之目的在於提高台灣人民之政治地位,安固其經濟基礎,改善其社會生活,是皆已表示在綱領政策之中,未含有任何以民族的鬥爭為目的之要素。」上述兩段日治時期言論的解讀,何者正確? 


21. 乃木希典(1850~1912),於1896~1898年間擔任臺灣第三代總督,創立著名的「三段警備法」,在日本民間擁有崇高的聲望。請問:下列事件何者不可能出現在他的回憶錄中? 


22. 十九世紀末,美國勢力得以進入「遠東」,主要是奪得哪一地區作為根據地?


23.
唐中宗時,曾因為沒有經過正常行政手續就頒佈命令,自己覺得難為情,所以詔書上用黑字取代皇帝專用的紅色「勒」字,希望下行機關馬虎承認。請問:唐中宗覺得難為情,是因為其頒佈命令未經過何種機關? 


24. 有一篇文章記載:「在陳季同及丘逢甲等人的領導下,士紳發表了《臺灣民主國自主宣言》,……5月25日,由地方代表、進士、舉人、士紳所組成的隊伍,從艋舺出發走到巡撫衙門,□穿著清朝的官服出門迎接,向北京方向拜了九拜才接受印信,民眾歡聲雷動,□卻放聲大哭進入官署,結束了一場氣氛怪異的開國典禮。」試問:文中□是指何人?


25. 18世紀,《臺灣府志》記載:「習紅毛字者曰『教冊』,用鵝毛管,削尖,注墨汁於筒,蘸而橫書自左而右。登記錢穀數目……」請問:上文所載的文字,最早是哪一群人使用?


26. 某朝代既禁民間議論當代政治,亦禁研討古代詩書典籍,還禁人民私藏這些書籍。請問這個朝代應是? 


27. 漢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宮晉見,皇帝親熱地接見,而且將梁孝王的五個兒子,都賜給爵位。梁孝王死後,景帝將他所遺之國分為五分,每位侯爵一分,又把爵位都提升為王。這個故事的正確解釋是? 


28. 西斯蒙第說:「人類社會的目的何在,是大量生產那些有用的美物,以迷眼目嗎?是以船隻佈滿海面,鐵路蓋滿地面嗎?還是授權於十萬人中的兩三人,讓他們處理可供那十萬民眾舒服生活的財富?」;「社會的財富只有當它能為每一階級造福,才是人們所期望的。」對上述言論的分析,何者「有誤」? 


29. 史家華勒斯坦著作《現代世界體系》,其中「絕對君主制與國家主義」。請判斷該單元所描述之時代會有哪一種特徵? 


30. 日本明治維新時進行了多項改革,下列內容何者屬之? 


31. 法國文學家巴爾札克曾說:「現在,我們這個政府是個金錢至上的政府,竟然高喊著『只要有錢就保障你到成功之路』。在這種功利現實的政治世界中,國民當然會不滿政府,因為在表面上,政府雖然高掛著三色旗,但在實際上她已經放棄了三色旗的理想。」這段敘述中,我們所看到的「這個政府」是指法國歷史上什麼時期的政府?


32. 起源於美國速食界的麥當勞和西部開拓時盛行的牛仔褲,現在皆通行全球。但是臺灣的麥當勞推出米漢堡、豬肉堡,市售牛仔褲也常有繡花邊;而泰國的麥當勞叔叔塑像則呈雙手合掌的造型,這種產品或扮相的意義何在?


33. 一篇名為〈論法律〉的文章寫道:「人是如此眾多的各種各樣生命當中唯一獲得一種理性思維的生命,而且其餘生命都是為人所統治。……由於無其他之物比理性更美好,並且由於它存在於人和天神之間,所以人和神的第一份共同財富就是理性。因為正當的理性就是法,所以我們認為人與神共同具有法。共享法的人也必共享正義。」這段話最適合用來描述哪一民族的法律觀念?


34. 這個政權迅速征服大片土地,建起一個包含多民族的大帝國。透過高效率的交通系統維持中央集權;對各民族則採用懷柔政策,尊重其風俗傳統與宗教。統治者信奉一種崇拜智慧主,相信有最終審判的宗教。請問這個政權是? 


35. 有一首康熙年間的詩:「累累何為者?西來偷渡人,瑯璫兼貫索,一隊一辛酸。嗟汝為饑軀,登岸禍及身,汝愚乃至斯,我欲目沾巾。哀哉此厲禁,犯者仍頻頻。」關於這首詩的內容,以下敘述何者正確? 


36. 「眾多的男女被迫離開家庭,在貧困與腐臭中結束生命,但即使目睹人類親手所創造的最悲慘的世界景象,仍有人繼續發表這種樂觀言論:『先生啊,看看巨大的齒輪吧!這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閱讀上述19世紀的資料,下列相關敘述何者正確? 


37. 五世紀以後,基督教會的最高領袖逐漸有了一貫的尊稱,稱為:


38. 1930年代,當全世界遭受經濟大蕭條,蘇聯卻彷彿免疫似的不為所苦。最保守的估計,從1929年至1940年,蘇聯工業產量增加了三倍。請問:蘇聯何以如此快速發展?


39. 有人評論英國的發展:「英國種族的擴張對全世界都是有利的,但是,如果英國的下層階級迅速擴張,超過道德和素質都較優越的上層階級,那麼,不僅英格蘭本土的人口素質會遭破壞,而且美國和澳洲的英國後裔也不會像現在如此聰明。」根據你的歷史知識,這種說法主要是受到哪一種學說的影響?


40. 美國華盛頓的李氏公所通告其族人:「吾人遠適異鄉,寄人籬下,當念故國垂危,自應同仇敵慨,焉能藉此綺麗春光……醉舞危樓?……特議決,將春宴之資,匯歸東北義勇軍兒,以助軍糈。」此外,三藩市協善堂也取消1932年春宴,「以便撙節各費,為拒日之用」。請問,華僑紛紛取消春宴行動與哪一史事有關?


41. 一本中國通史指出,某一制度的特色有二:一是分封子弟與親戚,在緊要的地方築城防守,以建立龐大的政治控制網絡;另一則是籠絡不同族群,尋求合作。請問:此一制度應是以下何者?


42. 中世紀以後,歐洲學者根據阿拉伯煉金術士的理論做了大量實驗,雖然沒有成功,但卻為哪一門科學累積了大量知識?


43. 「傳說於西元1347年,義大利人到中亞經商,回航時,無意間的錯誤,竟把歐洲帶向致命的危機,在失控的蔓延下,短短5年期間,殺死三分之一、約3000萬的歐洲人,且危害歐洲長達400年之久。」請問上述致命的災難應是指何者? 


44.
佛教中某教派,著重原始經義的疏釋,注重個人的解脫,遵行佛祖的訓示「像光一樣,照亮你自己」。請問:根據題幹內容判斷,現今下列哪一地區,大部份的人民屬於此教派? 


45. 皇帝有鑑於前朝亡國之失,不僅罷免中書省,更讓原屬旗下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地位提高,上承皇帝之命,分工督理庶務,分割了昔日宰相的事權。請問上述皇帝最有可能是誰? 


46. 曾有學者指出:「□朝代的士人強調天命,主張『敬天法古』,要以儒家思想改造現實秩序,最後,竟是因此導致這個朝代的結束,此事乃為中國歷史上所僅見。」試問,此□朝代應為何?


47. 關於中南美洲古文明的滅亡,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48. 據《水東日記摘抄》記載:有一明朝官員錢宰,夜間在家中書齋內無意間吟詩:“四鼓咚咚起著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得遂田園樂,睡到人間飯熟時。”翌日上朝後,皇帝(朱元璋)就對他說:「錢宰昨夜吟的好詩啊,不過朕並未“嫌”啊,改為“憂”字如何?」錢宰聽後嚇得一身冷汗。根據上述,令錢宰嚇得一身冷汗其最關鍵的原因為何?


49. 學校舉辦一次文藝活動,邀請一些專家學者來校演講。講題包括了:「南北對抗的發展」、「臺灣地區資金與產業外移與失業率惡化的探索」、「亞洲金融風暴的探討」、「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與發展」、「拉丁美洲金融危機」等。為了配合這項活動,學校還安排了一個討論,由知名學者暢談「麥當勞與星巴克文化現象」。這次文化活動的主題,應該如何訂定最為適當?


50.
中研院中國經濟史學家全漢昇院士在其一篇論文指出:「除絲、瓷外,近代中國□的對歐輸出貿易,也是荷蘭人首先經營。荷人於1610年最先運□往歐洲,而英國東印度公司於1669年才首次運□赴英出售。……荷蘭東印度公司每年在巴達維亞購□價值,在十七世紀90年代至1719年,約佔向華、葡商人購貨總值的20%~50%,及1720至1723年,約佔50%以上至90%。……自1739年開始,□成為荷船自東方運返歐洲的價值最大的商品。」請問:□是指哪一項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