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行政機關為有效處理日常事務所發展出來一套例行化的慣例規則,稱之為:


2. 下列何者不是「政府再造」的三個改造面向?


3. 下列何者屬於帕森思(T. Parsons)所稱之模式維持的組織?


4. 關於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的內容規範,下列何者錯誤? 


5. 下列有關「倫理」與「法律」的敘述何者正確?


6. 下列那一項是X理論的假設?


7. 政府部門的人事行政應相應於社會階層的代表性,為促進更大的平等就業機會,請問下列那一項的敘述與此一目標相違背?


8. 處理核廢料運用的「核能發電後端營運基金」係屬於下列何種類型基金?


9. 下列何者不是我國的國民性格?


10. 組織設計的部門化(Departmentalization)原則不包括:


11. 下列有關「人事行政」與「人事管理」二者的敘述,何者正確?


12. 行政學者古立克(LutherH. Gulick)曾以「POSDCORB」一字來說明行政的主要功能,其中R是代表何種意思?


13. 有關兩因理論(The Two-Factor Theory)的敘述,下列何者有誤?


14. 組織再造強調「運用競爭標竿法」,這是屬於五項關鍵的那一項?


15. 政府在制定政策的過程中,偏好從既有的政策中,只作局部的修改與調整,以避免大幅變動引起非預期的效果,此種政策決定途徑稱為:


16. 為解決某項特殊問題,所採取的團隊或工作小組之組織型態,稱為何種類型的組織?


17. 阿德福(C. P. Alderfer)的ERG理論,不包括何種需求?


18. 對於官僚典範的描述,下列何者不正確?


19. 下列說法,何者為英國學者邊沁(J. Bentham)所說?


20. 「政府應讓民眾對其所作所為具有信心,進而願意配合政府的各項施政」,上述描述係屬現代政府必須妥善實踐五R的那一項角色?


21. 關於授權的作用,下列何種說明有誤?


22. 我國公務員服務法對於行政倫理有一般性規範,下列那一項不是「不正當行為的禁止事項」?


23. 依據羅聖朋(D. H. Rosenbloom)觀點,公共組織法律途徑的主要著眼點為何?


24. 羅聖朋(D. Rosenbloom)認為政治途徑的組織結構設計之特徵,乃在強調自主性、分權、與國會聯繫,以及: 


25. 下列那一項不是理性廣博決策模式的特徵?


26. 下列何者不屬於韋伯(M. Weber)所提出的理想型科層組織的特性?


27. 美國聯邦政府透過補助款的方式來影響州及地方政府,以達成特定的聯邦任務,這是何種聯邦主義的型態?


28. 一個國家,通常由中央到地方,會形成若干層級的政府,並在此架構中進行各種關係的互動,此種關係稱之為何?


29. 二因素理論(Two Factor Theory)認為那一種因素只能預防員工產生不滿足,而無激勵員工之功效?


30. 中央機關在各地分設機關以服務各地人民,這類機關被稱為:


31. 組織結構的垂直分化,具體表現在:


32. 對於傳統理論時期,行政學的原則之歸納,下列何者正確?


33. 下列何者被後世尊為「科學管理之父」?


34. 現代社會變遷快速、問題複雜,因此行政運作須憑人員的聰明才智,「隨機應變、因事制宜」及「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這是行政功能的何種特質?


35. 羅聖朋(D. H. Rosenbloom)觀察公共行政的運作,發現了四項的原則。請根據他的說法,指出下列的敘述何者為錯?


複選題規則:
  1. 所有選項均答對,得該題全部分數
  2. 答錯一個選項,得題分的3/5
  3. 答錯兩個選項,得題分的1/5
  4. 答錯超過兩個選項或沒作答,該題以0分計算

1. 根據學者卡斯特(F. Kast)和羅森威(J. Rosenzweig)的見解,組織係由五種類型的次級系統所構成,下列哪些類型屬之?


2. 改善組織工作設計的方法有很多,但不包括下列那些項目?


3. 下列敘述中哪些非屬邁爾斯定律(Miles’ Law)之主張?


4. 下列哪些作法屬於政府推展公眾關係的適當途徑?


5. 霍桑實驗(Hawthorne Experiments)在組織管理方面有數項重要發現,下列所述何者為非?


6. 就人群關係學派而言,組織具有下列哪些特質?


7. 根據傅蘭琪(J. R. French, Jr.)等人的權力理論對於領導影響力基礎的論述,下列哪些項目符合其主張?


8. 巴納德(C. Barnard)在「主管人員的職能」一書中提出數項重要觀點,下列哪些項目並非其所提出的觀點?


9. 下列有關「行政中立」的說明,哪些為非?


10. 學者聖吉(P. Senge)提出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鍊原則,其中並未包括下列何項?